阿敏是位19岁的年轻姑娘。她是父亲33岁那年出生的,因此从小就很受父亲的宠爱。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和睦。从阿敏记事时起,父亲和母亲经常吵架。父亲在阿敏11岁时身体出现了问题,而家庭的战争却越演越烈,还牵扯出父亲有第三者的问题,并因此引起了更为激烈的争吵。一年后父亲在痛苦中去世,阿敏的不幸也就从此开始了。
阿敏的哥哥小时候很调皮、倔强,父亲生前很不喜欢他,老打骂和讽刺他。因此阿敏的哥哥心理发育很不健康,他老爱否定和攻击别人。比如他经常嫌阿敏的东西随便放了,吃饭时拿筷子不好看了,窗帘没拉好了等等,还经常对阿敏说你笨啦、你完了、你没出息之类的伤人自尊心的话。这又导致了阿敏的诸多不良人格,如畏缩、封闭、自卑、做事追求完美,并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阿敏在家时总有种不安的感觉,尤其是一听到哥哥回家的声音便很慌,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父亲去世后,阿敏的个性更加扭曲。她十分自卑,一直郁郁寡欢,尤其哥哥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怎么也摆脱不掉,做什么事总要和哥哥联系起来,不管做事和人际交往都要想到哥哥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以及那个有过太多不幸的家。这样一来,阿敏更加自卑、抑郁,耽于幻想,严重时只想躺在床上而懒于做任何事,并因此怨恨哥哥,觉得自己的不幸都是他造成的,觉得如果没有哥哥自己将会如何如何,肯定做什么事都有信心。
此时,她觉得一切都乱了套,心情也糟糕至极,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不知怎样去面对以后的生活。在妈妈的帮助下,阿敏终于鼓起勇气和妈妈来到了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进行干预。
对于阿敏出现心理障碍的解释,可应用心理学中一个叫归因的重要概念。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无论是父亲的溺爱,还是家庭的不和,或是哥哥的嘲讽,这些无疑对阿敏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出现了病理性记忆,导致了她的人格缺陷。人格缺陷又导致了她的一系列不良状态,孤独、压抑、畏缩、抑郁,而阿敏则把这些情形全部归因于她哥哥对她的伤害,像个心理未成熟的孩子,完全不能担当起对自己的责任。
由于阿敏缺乏独立性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所以她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安慰、同情和支持。阿敏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独立性的人格,她既想把今天的种种不良状况全部推卸给他人,又想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完全可以依赖的人,放弃自己对自己的主权。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阿敏对哥哥以前的表现之所以总是耿耿于怀,实际上是把哥哥对她的伤害看成了主观的、人为的,甚至是故意的,而没有客观地从哥哥所受的当时的家庭教育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来看待问题,没有想到哥哥对她的教育方式,正是从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中继承而来的,他本人也是受害者,于是刘承洛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帮助阿敏认识到哥哥对她的态度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阿敏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归因于哥哥,还在于她对现实有逃避的倾向。遇到困难挫折,自己没有信心、勇气、智慧去积极解决,只好找一个外人来给自己当替罪羊,让他而不是自己受到心灵的谴责,从而起到了暂时逃避问题的效果。
因此必须指出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责任感是其能否立足于社会,以及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重要的人格品质。只有这样,她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不怨天尤人。这也正是心理干预帮助阿敏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