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走出中心的时候,刘承洛看着对面公园里的人群,脑海中不禁回忆起阿凌在中心的时候。阿凌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家庭的环境很好,阿凌从小花钱就很大方,经常从网上购买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她平时也不会帮家里干活,经常是在家里处于很悠闲的状态。阿凌很喜欢阅读,一有时间就会看一会书,她对于文学很感兴趣,经常在网上购买了相关的书籍。阿凌的妈妈看到她读书的样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并没有想到她会受到书籍的影响。
阿凌在小学的时候,她在班级中只和谈得来的同学交往,大部分同学对于文学的了解很浅薄,这让阿凌从心里有些看不起她们,不免在行动和言语之间表现出来,这让同学对她有了很大的意见,阿凌在心里都很明白同学的想法,但在表面上还是和她们保持好的关系,她看了很多有关成年人复杂情感的书,这样她对处理人际关系有了自己的想法,毕竟还是很年轻,她的看法都很幼稚和有些偏执,阿凌的变化并未引起妈妈的重视,在妈妈的心里她一直都是懂事听话的。
阿凌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不是一直都有用的,在中学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在书上看过的痛苦和难过,在这个时候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她的同学对于她在班上的社交方式感到很有意见,阿凌经常会在其他人面前说同学的坏话,对于阿凌来说这是书上经常写到的事情,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心里也没有羞愧的感觉,对于她来说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同学们慢慢地觉察到她的这种方法,特别是她通过这种方式,把其他同学从自己朋友的身边赶走了,这让平时对她有意见的同学慢慢地聚集起来,不断地把阿凌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地拉走了,当阿凌发现的时候,在班级上已经没有朋友在她身边了,她每天进入班级的时候,都会看见很多人冷嘲热讽地看着她,她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心和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时,经常跟父母吵架,不愿理睬父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状态也不好。很多父母以为是孩子叛逆期,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继续批评、指责孩子,甚至会以武力解决,强迫孩子听话。可孩子的情绪波动越来越严重,经常失眠、不愿上学,甚至自残、想自杀。这下父母慌了,赶紧带孩子看精神专家。结果孩子被诊断抑郁症、双相障碍。
家长后悔莫及,原来孩子那时不是叛逆期那么简单,而是得病了!确实,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现与有些精神心理症状有一定相似性。比如孩子在家脾气比较很大、固执己见、跟父母大吵大闹等,这其实更有可能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被激活时的“激越状态”,属于“假叛逆”。
如果父母没有识别的意识和相关知识,真的很有可能把两者混淆,导致孩子错失了最佳的干预时机。父母还有可能因为错误的应对方式,继续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加速病情发展。
那么,孩子到底属于“真叛逆”,还是“假叛逆”呢?该如何分辨呢?还有,当孩子出现叛逆期时,父母如何科学应对?
孩子很可能会经历2个叛逆期,第一个是在2岁-3岁左右,第二个在10岁-12岁右。这2个时期的成长经历,对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父母意识到,孩子的青春叛逆期(10到12岁的那个)到来时,意味着他们有反抗能力了,往往身材也跟父母不相上下了。所以很多父母不敢再强硬地管束孩子,至少不敢打了,有时候想管也管不住,只好作罢。
可是对于孩子2到3岁这个“叛逆期”,很多父母会忽视,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孩子这么小能记住什么”,继续强加管束,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孩子这时也没多大反抗能力,表达能力又不好,父母一施压,没有人引导他们及时释放负性情绪,就很容易形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
比如,刘承洛接诊过的来访者阿玲,她在1岁左右跟着妈妈坐火车,座位对面有一位小男孩。阿玲妈妈让她与男孩说说话、一起玩,但她不愿意。妈妈非常生气,可能觉得很失礼、没面子,马上拉长了脸。妈妈的表情让阿玲非常害怕,“我感觉她要打我”。类似的事件在阿玲幼儿时发生过多次,妈妈不经意的行为对她造成了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后来她跟妈妈交流时就忍不住害怕,在学校被欺负也不愿跟父母说。
显然,阿玲那时已经有自主意识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愿总是按照大人说的去做,但她母亲忽视了,孩子“不听话”她就生气、黑脸,对女儿造成了心理伤害。除了阿玲外,刘承洛在深度潜意识下发现,不少抑郁症、双相障碍来访者在婴幼儿时期都遭受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尤其是2到3岁的特别多。
因为他们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与父母的矛盾增多,但父母没有科学应对,对孩子的情绪、性格、抗压能力、亲子关系都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当然,有的父母在孩子幼小时还会过度夸奖,导致孩子形成了情绪病理性记忆。这是很多孩子长大后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或者说其中一部分病根。所以,父母不能只知道青春叛逆期,也要意识到孩子第一叛逆期的出现,并学习科学的引导方式。
而且这个时期孩子还很小,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心理上与父母更亲密,又还没有太多固化的行为和认知,所以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以后孩子成长更顺利,家长也更省心。而第二个叛逆期,也就是青春叛逆期,这是孩子走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学习压力也更大,父母要注重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塑造出良好的抗压能力。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够亲密,那留给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越来越多的学业会直接压缩亲子相处时间,到了孩子上大学、工作时,他们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在孩子第二叛逆期,如果父母还不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灵距离了。希望家长们抓紧机会,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
只有孩子心里信任、认可父母,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才愿意向父母倾诉和求助,不至于孤立无援、频频受挫,大大降低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如果父母能终身学习,不断拓宽认知边界,还能在孩子陷入困惑时指点迷津,帮助孩子真正成人成才,走向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这才是理想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