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里,刘承洛坐在沙发上看着窗边的绿植随着微风上下起伏,之前的来访者阿瑜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阿瑜的父母平时都很忙,很难抽出时间照顾阿瑜,阿瑜小时候经常跟着妈妈到店里去玩,妈妈在做生意的时候的表现被阿瑜记在心里,她认为妈妈更看重的是生意而不是自己,心里滋生出一丝对妈妈的恨意。
阿瑜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在她的心里总是和朋友有些距离,似乎只有这样她才会感到安全。有一次阿瑜和同学打闹的时候,无意中拿起朋友的东西准备扔出去,在这个时候她忽然觉得有些内疚,但转念一想自己不应该心软,于是把手中的东西扔到了窗外,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朋友的表情,朋友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和愤怒,阿瑜的心里有些后悔,于是急忙跑到楼下捡起了朋友的东西,这个时候她看到自己的东西也被扔到了窗外,抬头看着朋友愤怒的表情。阿瑜的心情充满了矛盾,她有些后悔但觉得这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乎东西的,而应该在乎的是自己。
阿瑜进入初中后,她和班级上的同学依然保持着距离,但她平时都很在意其中一个同学,她想接近他,但心里又害怕事情发展到最后,自己会像小时候一样还是孤身一人。她心里的矛盾让她感觉到心烦意乱,她开始在班级的课堂上故意惹人注目,这样做似乎让她能够感觉到他的关注,阿瑜的心里才能够稍微平静一些。
阿瑜的心思很容易被其他同学猜到,于是她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情,阿瑜也当不知道一样,并没有和她们计较这些。在一次集体活动的时候,她们有一次提到这件事情,阿瑜本来想和往常一样不去计较,但当她看见他的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的时候,之前一直压抑的愤怒爆发了,她冲到她们面前,挥出了重重的一拳,这个时候她的脑海中都是没有他的未来,这是她无法忍受的。
不少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来访者情绪波动非常大,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掉,在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剧烈冲突,如果不及时拦着,真的有可能酿成悲剧,父母们非常担心,也深深地苦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到底该怎么做?以下提供更多的具体化建议,希望父母们能尽量避免事态恶化,甚至还能令“坏事变好事”,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孩子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比较敏感,容易激动、走极端,这其实是其疾病里的一个症状。如果父母想消除这个症状,就必须先了解这背后的心理根源,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否则,哪怕父母们看了再多建议与方法,都很难真正地落实到位,效果大打折扣。
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往往是孩子遭受过大量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而病理性记忆被激活了,导致他们出现了强烈的负性情绪、扭曲的认知,所以表现得言行过激、歇斯底里。他们轻则大吼大骂,重则毁物砸人,甚至像那位10岁的男孩一样,愤怒得想杀人。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我们把这称为“激越状态”;当然,有的精神专家认为这是“易激惹”,这在临床里还有一定争议。但无论如何,这都属于临床症状,是孩子难以自控的。
那到底是哪些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被激活了,导致他们如此激动呢?三言两语很难说得清,而且每个人的具体创伤事件也不同。但总的来说,通常是孩子从小到大在原生家庭、学校、社会上遇到的,主要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应激事件。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指责、否定、辱骂较多,没有意识对孩子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这会导致孩子的愤怒、委屈、焦虑等负性情绪和扭曲认知越积越多,创伤敏感点也越来越多,与人相处时就比较敏感、容易钻牛角尖、生气。
也就是说,这时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改变了。有这种人格特点的孩子,在学校里容易跟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容易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感到不满,从负面解读,甚至觉得别人就是针对自己。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确实遭到了老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者遭遇来自同学的校园欺凌。
与此同时,孩子的父母仍然缺乏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孩子与别人发生人际冲突时,他们不掌握科学的应对办法,可能一味指责孩子惹是生非,逼迫孩子认错;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有可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对方,找老师或同学家长大吵大闹。总而言之,在这过程中,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遭到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越来越多,对别人越来越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出现了偏执型人格改变了。他们的创伤敏感点非常、非常多,像个刺猬一样浑身是刺,别人一些中性的、无心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让他们觉得被轻视、侮辱了,心里委屈、生气,忍不住时会怼别人几句,别人往往感到莫名其妙,“我没惹你啊!”
如果是别人直接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那更加不得了了,简直就像引爆了炸弹,孩子会无限放大别人的用意,骤然暴怒,凶狠地对别人发出暴力威胁,还有可能冲上去对人家拳打脚踢,甚至像那个男孩那样,彻底失去理智,想置别人于死地,或者想跟别人同归于尽。
这部分孩子除了遭受过日积月累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外,有的可能还遭遇过比较重大的人际关系心理创伤,比如严重的校园欺凌,孩子感到无比的愤怒、耻辱,甚至达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地步。一旦他们认为自己再次受到了别人的欺凌和侮辱,这个重大病理性记忆会被激活,他们的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很可能会大喊“你侮辱我”“你们这种垃圾人就是该死”等等,脑海里甚至会浮现那件重大病理性记忆事件的画面。
因此,在某个程度上,这时候的孩子是把别人当做了以前伤害过自己的人,释放出自己以往被伤害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释放的强烈负性情绪。虽然从旁观者看来,孩子的认知很扭曲,行为很过激;但在孩子的主观感受里,他们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恶意、痛苦和耻辱,而且往往不是一两件事带来的痛苦,而是过去那么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带来的巨大痛苦。
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孩子表现得歇斯底里,失去理性,想报复别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实在太愤怒、太痛苦了。就算别人不能理解,孩子的家人也要尽量去理解,而且最好能说出孩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说到孩子的心坎儿里去。这是有效化解危机,解决症状的大前提。
孩子与别人发生剧烈冲突,如何有效应对?父母真正深入地理解了该症状的心理根源,以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后,可以参考以下的应对方式。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行为过激时,父母要及时介入,避免孩子的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这时父母最好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孩子只是恐吓恐吓对方。即使孩子一开始是以恐吓为目的,但如果矛盾进一步升级,孩子真的有可能动手,发生流血事件,甚至闹出人命。
这时伤害的不仅可能是别人,也可能是孩子自己。当悲剧酿成,一切后悔都为时已晚了。所以,如果孩子手中有刀等危险物品,父母最好尽快想办法从孩子手中拿走,这会大大降低发生悲剧的风险。
父母要想办法及时切断引起孩子情绪波动的“刺激源”,也就是让孩子和发生冲突的一方隔离开来,最好互相看不到对方。要做到这一点,无非是2种办法,一是带孩子赶紧离开现场,二是让对方尽快离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