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阿虹的干预记录,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阿虹的时候。阿虹的脸色苍白,态度很自然,身材高挑。阿虹的父母关系不是很融洽,经常吵架。在阿虹的小时候,阿虹的父母经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阿虹从小就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感觉,大部分原因和这个有关系。
在阿虹进入初中的时候,对手机上的游戏很喜欢,阿虹的父亲的脾气十分暴躁,有一次把阿虹的手机拿起来摔坏了,这让阿虹十分伤心,对父亲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阿虹的妈妈在一次和阿虹的争执中,打了阿虹,当时阿虹非常伤心,跑出了家门。在学校阿虹的心情越来越低落,对人生看不到希望,直到无力继续而休学。
国内家庭暴力的情况相当普遍。很多男性认为打妻子是私人的事情,很多妻子也选择忍耐。殴打孩子,很多人不以为然。除非打得特别严重,否则一般人觉得打孩子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很多人心知肚明,造成家暴的原因非常复杂,一部法律的颁布难以杜绝这个问题。但在所有的家暴事件中,能够得到大众关注的、女性敢用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恐怕仍是少数。很多人没有深刻意识到家暴的危害之处,这可不只是承担法律责任那么简单。
我们在多年的记忆重组干预(MRP)中,尤其是对青少年抑郁症、双相障碍来访者进行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极大,而且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家庭暴力会令孩子造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这是抑郁症、双相障碍、惊恐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最大根源。大部分人关注的家庭暴力是身体暴力,也就是用武力攻击家人、剥夺家人自由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暴力。
现在家庭中的身体暴力仍然存在,但整体上趋于减少,严重程度也在下降。可另一类伤害性也很大的暴力,依然长期被忽视,那就是精神暴力,也可以叫做“软暴力”。最常见的精神暴力是言语上的辱骂、贬低、恐吓,这看似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更容易令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而且大量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暴力,愚昧无知地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好,不断重复上演。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自我否定、敏感多疑的不良性格,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偏执型人格。如果从病理性记忆的角度来看,对于还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家庭暴力是他们无法逃避、必须长期承受的,这会导致病理性记忆潜意识失调(PSMD)。
病理性记忆潜意识失调(PSMD)是一类病情复杂、非常棘手的病理性记忆障碍,且症状与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相似,很容易被精神专家漏诊。而且目前主流精神科对此缺乏高效的干预手段,这种障碍很可能对来访者的一生都产生负面影响。
刘承洛曾接诊过一位来访者,她长期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甚至被父亲持刀架在脖子上恐吓。后来她出现了严重的病理性记忆潜意识失调(PSMD)症状,但去精神科就诊时,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后来她接受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尤其是在深度潜意识下重组了相关病理性记忆后,症状才大幅度缓解。亲身经历或目睹家暴行为,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性别认同和婚姻观念。对于女儿而言,如果她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然后目睹父亲对母亲家暴,甚至只是指责、谩骂的话,她很容易对父亲产生怨恨和厌恶。而且不排除这类父亲对女儿也会采取肢体暴力或语言暴力。
如果相关的病理性记忆较多,这些女孩很容易将对父亲的排斥泛化到所有的男性身上。从社交层面上,这些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与男性发生矛盾,难以正常与男性同学、同事、师长或领导等人相处,甚至可能恐惧与男性相处。这无疑会损害她们的学习、工作等正常社会功能。从情感层面上,他们可能会对婚姻失去期待和信心,成为不婚主义者。又或者因厌恶男性,再加上接触到同性恋文化,逐渐发展成同性恋者。
刘承洛接诊过的大学生来访者阿琳和阿芸,她们的成长经历就是典型例子。不过,后来经过系统化的深度干预,她们的相关病理性记忆得以重组并恢复理性后,她们都自愿选择了符合主流的性取向,也恢复了对恋爱、婚姻的理性认知;严重的抑郁症等障碍也顺利康复。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在生活中对女儿百般宠爱,舍不得动一根手指头,但对儿子却动辄打骂。家长出发点是为了儿子好,想锻炼他们的坚毅和男子气概。但其实这些男孩的心里非常不平衡,可能萌发出“我要是女生就好了”的想法。
如果还加上其他相关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或受到西方LGBT文化的影响,他们就真的有可能出现性别烦躁,希望成为女性。若男孩长期亲历或目睹家暴事件,长大后可能延续这种模式,继续对伴侣和下一代造成伤害。如果男孩从小跟母亲关系良好,那看到父亲打母亲时,他们往往会萌发出保护母亲的强烈愿望,对父亲的暴力深恶痛绝。
他们年幼时没有反抗和保护的能力,但随着内心不断积累愤怒,等到长大后,如果再次目睹父亲家暴母亲,他们的愤怒情绪很容易爆发,与父亲发生剧烈的肢体冲突,甚至酿造家庭悲剧。不过,由于这类男孩深知家暴对女性的伤害,所以他们以后对家人家暴的可能性比较低。但当和家人产生矛盾时,仍有可能被激活相关病理性记忆,情绪比较激动。那如果男孩从小与母亲的关系不良,母亲对他们造成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的话,他们就很容易与女性伴侣产生矛盾。
非常可怕但真实的是,这样的落后观念仍存在于很多男性的思想中!如果他们还反复目睹父亲打母亲,他们的家暴的风险就更高了,甚至将家暴合理化,“女人如果不听话,就该挨打”、“女人揍几顿就老实了”。存在暴力的家庭往往气氛压抑,孩子很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和品行障碍。很多父母吵架或大打出手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心理冲击。孩子害怕地哭泣,或者尝试劝架,父母却怒吼一声,“大人的事你别管,回房间做作业去!”有的则涉及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
不少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过于严厉、急躁,不光采取语言暴力,急起来了甚至扇耳光、掐胳膊。无论是目睹家暴,还是自己被暴力对待,如果孩子总是在焦虑、恐惧、难过时学习,就很容易将学习情境、学习行为与负性情绪结合,学习效率下降,形成学习障碍。有的孩子遭受了父母的暴力对待后,还可能出现品德、行为问题,在学校欺负弱小,用暴力解决问题。说得通俗一些,他们就是大众所说的“小混混”“小太妹”。这背后有父母教育不当、孩子三观走偏的原因,也有他们宣泄负性情绪的因素。如果继续得不到矫正和积极引导,这类孩子成年后很容易发展为人格障碍来访者,丧失自我反省能力和同理心,行为越来越出格、走极端,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如果说家庭中身体暴力造成的损伤还可以治、可以愈合,那精神暴力则可能影响这一个人一辈子,还有受牵连的后代。希望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尤其要警惕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的精神暴力、语言暴力,令更多青少年、儿童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