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窗外的夜色,想起了很多疑难的个案,印象比较深的有阿辉。阿辉在中学的时候是年级的优秀三好学生,经常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阿辉妈妈对儿子的表现十分满意,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示对阿辉的期待。
阿辉平时的学习也非常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在父母眼里,阿辉平时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是一个十分要求上进的孩子。阿辉自己知道在内心里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隐私,这个隐私让他的精神备受折磨,只有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才能平复带来的痛苦。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阿辉的心力憔悴,在课堂上越来越感到精力无法集中,出现抑郁的表现,心里的压力已经到了自己难以承受的程度。
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阿辉考了全年级第一。阿辉妈妈很高兴,阿辉却突然说:不上学了。无论妈妈怎么问,阿辉都不肯说原因,几乎整整3个月不说话,在房间里自我封闭。对于阿辉来说,心中的隐私实在难以启齿。原来,他从11岁开始就对女性内衣感到兴奋,每天大量时间都不可控地想着相关画面。
如果上学路上看到别人家阳台晾晒着胸罩,他更是一整天都想着去拿,甚至在夜里偷偷行动。可对于商店里出售的新内衣,他毫无兴趣。这个症状明显对阿辉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他不但要花更大的精力试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专心学习;他还对自己的这个“癖好”感到非常羞耻,认为自己肮脏。
阿辉想过很多方法自控,甚至用划手臂、用火机烧等方式来惩罚自己,但都不奏效。他极度痛苦的时候还尝试自杀。妈妈得知阿辉的真实情况后惊呆了!她和丈夫都想不明白,他们夫妻俩老实巴交,儿子又那么优秀,为什么会有这种癖好?
幸好,妈妈没有指责、贬低阿辉,她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她带着儿子四处寻医,去了当地的城市治不好,又去过上海、北京找大医院。一些精神专家给他开了抗精神病药、镇静安眠药,这有助于改善阿辉的情绪波动和自杀倾向,药物副作用也让他精神较差、嗜睡,对什么都提不起劲。他的恋物行为是减少了,但还是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之,阿辉跟妈妈去过很多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阿辉妈妈带着阿辉到北京找我求治。
从阿辉当时的症状来看,诊断恋物成瘾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大众语境里,“癖”带有贬义和负面的道德色彩,很容易加重来访者产生病耻感,不利于康复。用“恋物成瘾”这个词更加合适,也更符合成瘾医学对这个疾病的理解。除了恋物成瘾之外,阿辉还有明显的重度抑郁发作,极度自我否定、有过自杀念头。
他的情绪又变得十分焦躁。阿辉跟妈妈感情深厚,可生病后非常容易和妈妈发生剧烈冲突,甚至曾经拿着菜刀指着她要砍死她,把妈妈吓得不轻。很多精神专家可能会认为阿辉除了有恋物成瘾外,还有双相障碍。当时他服用的药物,基本就是按照双相障碍的治疗思路开的。
但在我看来,阿辉的暴躁易怒并不是易激惹,而是大量病理性记忆被激活的激越状态,他并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如果按照现行精神医学的诊断标准,对于阿辉来说更准确的诊断是恋物成瘾、抑郁症伴激越状态,同时有偏执型和强迫型人格改变,和严重的学习障碍。总的来说,阿辉的精神心理症状比较复杂,如果单纯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去治疗,确实比较棘手。这也是他们母子俩求医多年但屡屡碰壁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阿辉患病的根源是什么呢?他的病因涉及以下几方面因素。阿辉肯定遭受过来自家庭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阿辉从小到大都不善于、也不敢与人交流,哪怕在家门口看到熟人,他就赶紧跑回房间,甚至把门反锁。还有,阿辉虽然知道父亲对自己很好,但父子俩非常生疏,见面都会尴尬。他也有点瞧不起父亲,认为父亲好吃懒做,喜欢赌博,没有作为。
他小时候和妈妈关系很好,一直跟在妈妈身边。可是生病以后,他又会对妈妈大发脾气,很容易被妈妈激怒。上面这些表现的背后往往都预示着大量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比如性格内向,这很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些成长经历令阿辉感到敏感、多疑、自卑,不知道如何跟别人打交道,也总觉得别人会从负面角度看待自己。
这有可能是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他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依靠。也可能是小时候与人交往时遭受过一些打击,形成了病理性记忆。而他不认可父亲,除了因为父亲陪伴的少、不善表达情感之外,还有可能是其父母之间有过不少矛盾,妈妈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丈夫,加强了阿辉对父亲的负面影响。
还有,阿辉和妈妈的亲密亲子关系可能只是表面的。阿辉内向、敏感,在其童年时期可能只有在妈妈旁边才能找到更多安全感,所以他对妈妈有依赖,总想跟着。但另一方面,他妈妈爱唠叨,不懂得儿子的心理活动,有时可能还会数落孩子,无意中对阿辉造成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阿辉患病后容易向妈妈发脾气,心情不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妈妈的一些言行举止激活了过往对他造成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阿辉在校园里也遭受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阿辉虽然成绩好,但他这种性格肯定会跟同学们格格不入。大家知道他成绩好,但不一定真正地认可他、喜欢他,反而有可能认为他是“书呆子”、是个“怪人”,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排挤和异样目光,甚至可能是明显的嘲笑和孤立。
这些阿辉肯定都能感受得到,并很有可能形成了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并加强了他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所以他为什么在学习上那么刻苦、那么苛求自己?因为优秀的成绩是他获得外界关注、认可和自信的唯一途径。他又确实享受过学习成绩好带来的全校表彰,“很光荣的”。他非常在意这个荣耀,便不断自我施压,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中有丝毫出错和瑕疵,形成了对学习成绩的强烈执念。只要成绩下滑,他就狠狠地体罚自己,这其实非常不理性,走极端了,是强迫型人格改变的表现。
既然那么重视成绩,为什么他又突然不愿上学?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更主要的因素是他长期压力过大,不断在焦虑、压抑中强迫自己学习,已经逐渐形成了学习障碍,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而且他认定自己很“肮脏”,羞耻感非常强,在他心里,既然学得那么痛苦,又是一个道德低劣的人,那还学来干什么?他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意义,陷入了重度抑郁发作,完全自我封闭起来。
完全缺失的生理教育和童年时的不良性刺激。阿辉小时候经常玩一个游戏——将内裤打湿穿在身上,他觉得很舒服。后来,他在奶奶家看到一个湿的、晾晒着的女性内衣,就忍不住拿下来放在内裤里,模仿小时候玩的“湿内裤”游戏,感觉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恋物行为,形成了强烈的情绪病理性记忆。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对女性内衣非常敏感,尤其是用过的、晾晒在阳台上的那些。
还有,阿辉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那是肮脏的、低下的、不应触碰的。他在12岁左右看过一段黄色影片,但后来很长时间都没看过。初中宿舍同学一起看黄色书籍和影片时,他也嗤之以鼻,坚决不看。他坦言自己其实也非常好奇,但他克制住不去看,“因为我觉得看那种东西的人不是正经人,不是好人。我不是那种人”。
其实如果他当时没有如此强烈的错误认知,如果他去看了,可能其兴奋点慢慢就会趋于正常,对女性内衣的依赖会逐渐削弱。那他为什么会觉得性是肮脏的、低下的?有可能是父母、师长无意中的言语,让他留下了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这还是与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的教育有关。
到后期,阿辉一方面遭受过大量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学习上自我施压,长期积累负性情绪。
另一方面妈妈外出打工,他又没有知心朋友可倾诉,缺乏积极健康的解压方式,恋物行为反而成为其主要的释放压力手段。他无法自控,但又憎恨这个行为,不断自我否定,便逐渐出现了严重的情绪症状。大致来说,这就是阿辉患病的心理根源和发展过程。刘承洛在临床中主要干预出现抑郁症、双相障碍及强迫症的青少年来访者,真正开始干预的时候才发现,其中伴有性心理障碍的并不少。比如自慰成瘾、恋物成瘾、恋足成瘾、性别取向等,而很多来访者不敢告诉父母,父母一直蒙在鼓里。这些性心理与他们情绪障碍互相影响,令病情看起来非常复杂。
但随着刘承洛的临床心理干预越来越丰富,刘承洛发现这些性心理障碍背后的根源也是病理性记忆,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以及成瘾行为带来过的情绪病理性记忆。
当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技术(MRP)予以高效化重组后,这些成瘾症状大幅度缓解,来访者对特定行为和事物病理性条件反射一下子被打破,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而且,刘承洛在临床实践中,更需要针对成长经历中与性心理障碍无明显关系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和情绪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偏执型人格和强迫型人格等得以重组完善,这对于来访者整体的康复而言更为重要。
换言之,刘承洛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已经突破了单一看待性心理相关成瘾障碍的诊疗难题。
阿辉后来重新回到学校也学会了更积极地调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希望阿辉不要失去拼搏、努力的信念,将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一样能活出精彩和人生意义。也希望更多像阿辉这样的青少年来访者能及时得到高效化的干预,及时恢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