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双相障碍?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上)

20220425162950 - 孩子为什么会双相障碍?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上)

看着桌上的干预记录,不禁想起阿娟和阿娟妈妈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干预的回忆。当阿娟在进行记忆重组之后,可以很好的进行情绪的自我控制,同时行为问题已经消失了。这个时候阿娟妈妈对女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对刘承洛十分感谢,这也让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阿娟妈妈谈到阿娟的弟弟阿俊的时候,感到十分的焦虑。阿俊和姐姐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他

对于读书不感兴趣,整天在校外游荡。而且脾气暴躁,会和爸爸经常产生争执甚至动手。阿俊妈妈当时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但效果不大,随着阿俊的年纪增加,他的脾气和性格越来越差,甚至认知出现了扭曲。                                                                               

 

在初中之前,他没有反抗能力,只有挨揍的份儿。阿俊从小到大真的挨了不少揍。上了初中,他迅速长高、长壮。有一次,他又跟爸爸吵起来了,爸爸抡起袖子打算又揍他一顿。但那一次,阿俊反抗了。他冷不丁朝爸爸挥了一拳,爸爸丝毫没有预料到儿子会还手,一下子没站稳倒在地上,眼睛被打肿了。这一下子突然让爸爸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有反抗能力了,不能总靠暴力管教了。否则如果两父子动起真格来,可能会出现意外。所以爸爸那次没有继续打他,而是选择了忍让。

 

可阿俊一看父亲没有打回他,一下子就膨胀了,他以为爸爸被自己打懵了、打怂了,只要他还手,爸爸就会害怕!他开心得不得了,认为自己才是家里的老大,便更加肆无忌惮,对爸妈非常不尊重。只要爸妈说的话不中听,他就威胁要打他们。说到这里,阿俊妈妈心有余悸。她说有一次,家里只有阿俊和她,两人起了冲突,阿俊发了很大的火。

 

他一下子用手掐住妈妈的脖子,死死地往墙上按。妈妈感觉都快窒息了,拼命挣扎,喉咙发出呜呜的声音。阿俊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控了,松开了手。妈妈吓出了一身冷汗!她意识到阿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行为,幸好这次没出事,但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保不成下次就会失手闯下大祸!

 

所以,妈妈向刘承洛提出,虽然阿俊没有姐姐的症状那么严重,甚至还算不上有精神心理障碍,但他很明显已经有心理、行为问题的苗头,妈妈希望带阿俊前来接受刘承洛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但在这个问题上,阿俊的爸爸认为孩子只是叛逆期,又是男孩子,有些暴力行为不足为奇。他认为妻子过度担忧了。听了妈妈的阐述后,刘承洛当时的态度也比较保守。一是因为当时阿娟的心理干预还没结束,最终的效果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个结果会影响到他们一家对刘承洛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二是因为当时阿俊的心理、行为问题确实相对较轻,再加上他爸爸不赞同其接受心理干预,可想而知,爸爸后续也不太可能接受家庭指导。这样的心理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当时刘承洛建议阿俊妈妈先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学会与儿子的沟通技巧,了解他的心理活动,更好地与他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希望能先通过这种方式缓解阿俊情绪失控的情况,至少避免恶化。阿俊妈妈叹了口气,她知道刘承洛讲的有道理,只好先打消让儿子来接受干预的想法,按照刘承洛的建议去尝试。

 

刘承洛又问阿俊的既往史,妈妈回忆,阿俊从小性格就很急,10岁时被诊断过“抽动症”,服用过药物,后来症状就逐渐消失了。但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不太好,初中之前,总爱左顾右盼,有点敏感多疑。刘承洛怀疑,阿俊抽动症状的背后可能也有心理社会因素。不过,既然通过药物治疗相关症状已消失了,那后续也未必一定进行处理。

 

后来,姐姐阿娟的心理干预结束了,康复效果非常好。她回家数月后,妈妈再次联系刘承洛,称弟弟阿俊准备出国留学,但学习动力仍较差,总是谈女朋友,生活懒散消极,整体状态还是令人担忧。她提出,能否在孩子出国前带他过来让刘承洛做一次心理评估,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干预,否则她实在不放心让孩子出国。

 

很快,阿俊和妈妈就来到北京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了。刘承洛一看到他就有点惊讶,阿俊个子很高,估计有1米8多,体型较瘦,但非常精神,长得很帅。而且他的打扮很有个性,顶着一头脏辫,穿着宽松的撞色运动服,脚上是价值不菲的限量版运动鞋。刘承洛慢慢就故意把话题转移到阿俊的留学上面。阿俊话不多,对于刘承洛抛出的问题都是蜻蜓点水,不愿意深入。从后面的心理干预来看,这孩子其实聪明得很,戒备心较强。见状,刘承洛也停止了试探,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这次面诊结束后,阿俊妈妈告诉我,孩子对我挺敬佩的,说“刘承洛很牛”。妈妈趁热打铁,说是否能让刘承洛对他做些心理辅导,提升一下抗压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出国生活。但孩子觉得到北京来很麻烦,不愿意。刘承洛也直接告诉妈妈,孩子的心理、行为是有不少隐患,但目前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又或者即使知道,他也不想面对。所以目前对他实施心理干预似乎不太现实的,他几乎不可能听得进去,深度潜意识更是无法开展。

 

刘承洛建议他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出国前,尽量跟孩子沟通好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避免孩子遭受心理创伤。妈妈非常无奈,但也只能接受。后来,她又紧急发来消息,称孩子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整天打游戏、上网,说好了去上课又不去。父母要求他必须上学,他一怒之下把家具都砸了。而且对母亲无所顾忌,想骂就骂,想动手就动手。

 

姐弟俩感情不错,她跟弟弟沟通过,弟弟愿意听姐姐的,当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情绪爆发时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幸好,姐姐阿娟当时放假回家小住,目睹弟弟的状况非常担心。“刘承洛,这种情况真的不能再下去了,刘承洛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管束不了这孩子!”妈妈万分焦急!

 

刘承洛十分理解她的焦虑和担忧,阿俊如果情绪一再失控,又不愿配合,确实有必要考虑强制干预。听了我的解释后,妈妈非常苦恼。我建议她和丈夫一定要形成基本的共识,对孩子的行为设立一定的底线,比如不能对他人、自己造成伤害。一旦触犯底线,可以考虑到就近的大医院强制治疗。而阿俊一心想出国,以为出国之后前途一片光明,很可能将现实想得过于简单了。但如果他一再坚持,不妨先尊重他的决定,但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国外的动向。

 

说到这里,刘承洛再次感慨,对于症状复杂、尤其是有严重行为问题、暴力倾向的来访者,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阿娟康复后曾告诉我,她很感谢当时妈妈把她骗到了北京,送到刘承洛这里,才逼得她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问题。

 

阿俊出国后大约半年,我又收到他妈妈半夜发来的微信。尽管非常不放心,但阿俊父母后来还是顺从了孩子的意愿,送其出国留学了。阿俊在国外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被当地寄宿家庭拒收,实在读不下去只好回国了。

 

妈妈说,阿俊在出国前情绪就时好时坏。在北京报了一个提前适应班,但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到了国外后,阿俊心目中的第一要务也不是学习,而是交朋友。其它大部分孩子都是去求学的,但阿俊在课堂上总是跟他们搭讪,课后向他们炫耀,聊一些自以为很酷的话题:抽烟、脏辫、吃喝玩乐等等。其他孩子有点反感,当地的老师更是把他当做不良少年,觉得他根本就不是来学习的。留学老师苦口婆心地劝,阿俊才有所收敛,但心里非常郁闷,认为大家都不理解自己,交不到知心好友。

 

他在当地家庭里寄宿时,情绪也非常不稳定。动不动就脾气、砸东西,手提电脑都砸坏了好几台。因为总是玩游戏,被第一个家庭拒收。去了第二个家庭后,当晚又情绪爆发,在房间里大喊大叫,那个家庭的父母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整晚,第二天就表示婉拒。最后,因为他在当地的名声已经“臭了”,中介只能到附近郊区找了第三个寄宿家庭。中介老师也跟他沟通了很久,引导他要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习惯,要有礼貌。

 

到了这个家庭后庭,他依然容易有情绪波动,但不敢大吼大叫了,只好压抑着。实在憋不住就跟妈妈打电话哭诉,后来还失眠、焦虑,学习也学不好了。这时,阿俊妈妈再次做出了有智慧的决定。当时留学中介认为孩子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建议他继续坚持留学。但妈妈到意识到孩子的心身需要调整,毅然把他接了回家。

 

不过,阿俊的萎靡非常严重。他作息日夜颠倒,晚上打游戏、看视频,天亮了才睡着,下午起来去找女朋友。“他现在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总说累、烦。不学习、不运动,总吃垃圾食品,抽烟也狠,就靠谈恋爱吊着一口气”,妈妈十分无奈。妈妈跟他商量,既然加拿大的留学名额还有效,那应该把学习捡起来,实现以前设立好的目标。但阿俊非常消极,说“无所谓了,女朋友去哪他就跟着去哪,反正活着也没意思了”。

 

其实妈妈能觉察到,孩子自己知道这样下去是不妥的,但经过国外的打击后他一蹶不振,想逃避,日子得过且过。他看似潇洒,但心里也很苦闷,“我都能感觉他活得很拧巴,走不出来”。连姐姐阿娟也说:“妈妈,我觉得弟弟有点像走了我以前的路子,但还没我那么严重,这个时候应该拉他一把”。

 

最后,阿俊妈妈痛定思痛,决定跟姐姐一块与阿俊好好沟通,劝他接受心理干预、改变现状。但如果阿俊还是拒绝,那真的要考虑采取强制措施了,“这孩子已经胡闹够久了,还越来越有恃无恐,如果再错过现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以后他付出的代价会更大!纠正过来就更难!”

 

从大众的角度,这孩子是个典型的不良少年、纨绔子弟;但要说他“有病”,可能很多人都不同意。确实,虽然阿俊生气时行为容易失控,但没有明显的抑郁发作,情绪症状没有姐姐的严重。可从精神科临床角度,阿俊的表现基本符合传统精神病学里的“品行障碍”。如果他内心有过自杀念头,又考虑到他在愤怒之下曾对父母打骂、在家砸东西,不排除有的精神专家会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而后来刘承洛发现,他有可能更符合“青少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征。而且,就算阿俊当时都够不上这些诊断标准,但已经明显有精神心理问题。他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控力,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这样会不断累积心理创伤,加深他对外界的愤怒,很可能逐渐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

 

虽然那时他的情绪比较稳定,但其实内心非常迷茫。一方面在留学时受到重挫,内心有自卑、低沉。但另一方面他觉得家里有钱,容易把爸妈的资源当成了自己的能力,内心有些自负,瞧不起别人,情绪好的时候容易把事情想得太简单。这是一种往典型的双相障碍发展的心理特点。

 

还有,虽然家庭的优越环境虽然能保证他不愁吃穿,但如果他一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难以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的话,最终,他真的很有可能出现重度抑郁发作,又对父母充满愤怒,情绪爆发,如此就会被主流精神专家诊断为双相障碍,甚至可能需要紧急送院治疗。

 

因此,阿俊的妈妈和姐姐当时的判断是对的,这也是妈妈的智慧所在。在引导姐弟俩接受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这位母亲几乎一直在作出有智慧的决定。很快,妈妈和姐姐都和阿俊摊牌,希望他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接受刘承洛的心理干预。阿俊对刘承洛不抵触,但总是说去北京很麻烦,不能离开女友,找了一大堆理由。妈妈决定不能再拖了。她向刘承洛反馈了阿俊的态度,与刘承洛达成了进行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的共识,沟通了具体的细节和时间点。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了筹谋已久的行动。这次心理干预的过程非常波折,虽然有不少令人哭笑不得、忍俊不禁的细节,但更多的是阿俊父母不得而为之的心酸和无奈。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