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去过4家医院,被判断为抑郁症,干预2个月后她成功复学(下)

20220516082020 - 女儿去过4家医院,被判断为抑郁症,干预2个月后她成功复学(下)

很多青少年在大学的学习上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由于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学校的课程上出现了挂科的问题,当这样的压力不堪重负的时候,心理上就会出现障碍,接着又引发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导致学业成绩每况愈下,出现休学的结果。

 

同时由于家长过高的期待,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有了过高的估计,当分数出现偏差的时候,心理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导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当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场景重建后,可以提高对学习的积极程度,解决了对学习丧失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

 

小琪经过两次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MRP)干预,能正常起床了,能专心学习了。这听起来似乎万事大吉了,但其实,她的病理性记忆和困难还有很多。比如“老大难”问题——失眠。小琪从初中开始失眠,症状不断加重,吃过一段时间安眠药,但后来停了。来刘承洛中心进行干预的时候,她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日夜颠倒了。从外显症状来看,她是典型的“手机成瘾”,即使深夜困得眼睛流眼泪、刺痛,她仍然不愿意放下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刷社交动态。其实很多人睡前都有刷手机的习惯,但一般是可控的,看一会儿就放下手机。但小琪是控制不住的,即使刷的时候并不兴奋、并不快乐,甚至觉得焦虑痛苦,也认为没有意义,但就是忍不住刷,像强迫症似的。

 

失眠问题解决不了,她的病情肯定难以康复,刘承洛第三次为她进行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MRP)的时候,精准化地找到了背后原因。小琪回忆,大概是从上了大学抑郁情绪加重后,她就养成了每天睡前刷手机的习惯。朋友圈、微博各个社交平台来来回回地刷。刘承洛问她,为什么要不停地看?小琪说,生病的时候她什么也不想做,但又很自责。因为从小父亲对她的教育都是激励性的,必须成为父母的骄傲。

 

这次深度潜意识下记忆重组时,刘承洛还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小琪遭受过不公平对待,所以特别争强好胜。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凭小琪的优异成绩完全可以进入重点中学,但因为名额有限,另一个有关系的学生挤掉了她的名额,她只能上普通中学。一位同学还对她冷嘲热讽,“有些人想爬得越高,就会摔得越惨,因为她根本没有资格去爬。”这些刺激让小琪接受不了,她对社会的认识非常单纯,“我成绩好肯定要选我!”她心里非常恨,这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她整个初中铆足了劲,就不信邪,非得考上重点高中。

 

慢慢的,她的心态越来越极端,认为什么都要比别人强,十几年来一直拼命往上爬,一定要比别人站得更高。但她又做不到,心身疲惫。也就是说,她在奋斗的过程中,内心的情绪都是负性的,而不是积极的。她还非得逼自己去看别人发的动态,内心就更加失衡了。刘承洛处理了相关病理性记忆后,小琪睡前终于能自控地放下手机了,但是她的失眠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

 

小琪的悟性很好,前几次深度潜意识下心理干预效果都立竿见影,一家人很开心,干预接近尾声。小琪提出了一个想改善的问题:遇到不快特别容易哭,不说话,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小琪出现心理障碍后,她每次情绪低落时父母都很关心,问她难过什么,一家人会想办法解决。但小琪总是一言不发,似乎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说出内心的痛苦。

 

她的父母便在一旁干着急,只好乱猜一通,但猜的都不是小琪心中的想法,她非常痛苦无奈。这个症状很具体,刘承洛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技术(MRP)找到了几个相应的病理性记忆。

 

上高一时,小琪开始住校,但她当时已经出现情绪问题,在宿舍感到很压抑,又被舍友排挤,她只好走读。她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早出晚归,这对她父母也造成一些不便。父母不理解,反而指责,经常唠叨“别人住校都住得好好的,怎么你就不愿意住校,天天这么跑你不累吗?”

 

有一次她又被指责,心里憋气,便一个人坐着不吭声。她的父亲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说:“你为什么不选择离家出走啊?你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啊?”,甚至还动手打了她。总之,父母不断指责小琪不懂事,却没有耐心地询问过原因。而小琪也不愿意告诉父母,“他们不会理解的,刘承洛沟通不了”。

 

小琪还有自残念头,高中时她所在的宿舍楼有女生跳楼自残,她没看到事发经过,学生群里激烈地讨论这件事,很多人说跳楼的女孩是弱者,没有出息。小琪当时觉得,“人心太黑暗了”。她认为死者本应得到同情,但社会却这么冷漠,又想到自己的痛苦,便也产生了自残念头。

 

总之,小琪的病理性记忆非常多,直至这一次心理干预结束时,刘承洛认为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处理。比如她的失眠,她确实不疯狂刷手机了,愿意主动睡觉了,但她还是难以入睡。翻来覆去到3、4点才睡着,第二天自然起不了床。这可能与她多年来日夜颠倒、生物钟没有调过来有关;更有可能还存在相关心理创伤。但她认为不用处理了,认为自己以后上学后白天学累了,晚上就会早早睡着。还有学习状态问题。她的学习障碍初步消除了,能看书、做作业了,但其实并没有建立高效的学习状态。如果她想快速跟上学业,可能还是有难度。万一她又自我施压,焦虑不安,可能会情绪波动。

 

小琪对大学学习的观念有偏差,哪怕她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她还是用高中那一套办法,拼命学,必须要求自己拿到很好的成绩,自我要求很高。刘承洛认为,这种认知的背后可能还是有病理性记忆。其实,大学的教育是综合性的,社会对人的评价也是综合的。大学里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未来有相对清晰地规划。所以,就很多专业而言,包括小琪所选的专业,即使在校成绩一般,对日后择业影响也不会很大,甚至对考研影响也很小。对于刘承洛这些分析和顾虑,小琪并没有听进去,认为自己全好了,一心想着早日回去读书,压不住的兴奋和着急。刘承洛再次解释后,他们一家人还是决定回去上学。

 

小琪返回大学后,一开始表现还可以。但半个月后,父亲跟刘承洛反馈,小琪又不愿意去学校了,学习状态又不行了。小琪的父亲非常焦虑,女儿也认为自己病情复发了,情绪非常低落。我深入分析了小琪状态波动的原因,指出需要塑造高效学习的状态,这样她才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的学习,他们同意了,带着女儿前来再次接受强化干预。

 

刘承洛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的场景重建技术(SRS)为她塑造高效学习的状态,做了4次处理,她对学习的愉悦情绪上升到了9分,可以说是比较高效的学习状态了。

 

她很开心,觉得立刻又能上学了。但刘承洛再次提醒,她的失眠问题如果不处理,很可能继续影响她的状态。刘承洛提醒她如果扛不住,需要及时服药。针对她对于大学学习的认知,刘承洛也再次提醒她,需要调整,减弱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第二次返校,她的情绪稳定了一个半月,因为严重失眠,情绪又低落了,再次出现波动,没法上课,失去信心,甚至有自残行为。她父亲又急得不得了,心急火燎地找我,这次刘承洛严肃地指出了小琪的以下问题。失眠不能硬扛,前一天睡不好,第二天还强迫自己像打鸡血一样学习,正常人也会垮掉。必须打破恶性循环,睡眠调整好了就能减药,不要盲目排斥,如有必要再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处理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病理性记忆。

 

待小琪情绪稳定后,父亲必须跟她好好沟通,不能再要求自己像高中那样的拼命学习,必须端正大学学习态度和节奏,看清未来的人生规划,培养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幸好,小琪和父亲终于把我的建议听进去了。睡眠改善了,情绪也随之稳定了下来。半个月后,小琪父亲跟我反馈,女儿又重新回学校上学了,学习效率很高,全家都很惊喜。

 

当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小琪的父亲接受了刘承洛的家庭指导,他们有很大的反省和提升,小琪与他们的关系融洽多了!现在小琪还在服用低剂量的抗抑郁药,如果情况稳定,有望很快可以逐步减停。她整个人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最核心的、最棘手的问题已经通过刘承洛的深度心理干预解决了。

 

小琪最终能基本康复,要感谢她看到了刘承洛的文章,并选择了刘承洛。还要感谢小琪父亲对刘承洛的信任。在第一次面诊之后,小琪的父亲就下定决心接受刘承洛的治疗,又担心排不上治疗位置,便擅作主张往刘承洛中心的账户打了款项。小琪父亲仍却坚决地信任刘承洛,信任他女儿的选择,这让刘承洛很感动。所以,小琪父亲的坚定也反过来影响了小琪。小琪一开始对对治疗信心不足,但后来配合度极高,悟性也好,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没有明显的、较长的沉淀阶段。

 

小琪父亲的教育观念。父亲从小成绩很好,但家里穷,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他心中有很大遗憾,便希望女儿完成这个梦想,因此对小琪的学业要求非常严厉。可是,他只看到了学习成绩,看不到孩子的内心,看不到优秀品质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他知道要激励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他只会“打鸡血”,只会施压,并不会教导孩子如何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人。总之,对于这些问题,他自己也是缺乏思考的。他是爱女儿的,女儿的康复离不开他的功劳和支持。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顺应来访者的心态和诉求,强调接纳来访者。即使要指正来访者的问题,也会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强调完全地接纳,一般不会直接打破其原有的固有的错误认知,以免引起情绪波动,甚至阻抗,导致来访者脱失。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如果一味强调完全地接纳和循循善诱,反而可能导致治疗十分低效。

 

从刘承洛一开始对待小琪的方式可看出,刘承洛的心理干预有很大不同。面对来访者的不信任、抗拒和认知错误,刘承洛往往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去迂回、去让步。刘承洛的心理干预模式、尤其是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技术(MRP),与一般心理咨询师掌握的理论和技术有本质性不同,因为刘承洛清楚地知道病因,能够实现精准化高效心理干预。

 

因此,刘承洛的心理干预思路实际上是典型的临床思维模式——刘承洛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步骤和预后基本上比较清晰,不需要来访者和家属的大量反复倾诉,但要求来访者和家属必须信任和配合刘承洛,如此才能实现进行高效的康复。刘承洛感觉这就像是精神心理上的外科手术,可以实现精准化干预。确实曾有一名来访者家属将刘承洛的深度潜意思下病理性记忆重组称之为“在灵魂上动刀”。因此,刘承洛的心理干预方式希望得到来访者及家属的谅解。如果来访者对刘承洛的信任度不高,难以调整,刘承洛很可能会中止治疗,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治疗信任度和配合度高的来访者及家属。

 

根据小琪的父亲回馈,女儿的心态越来越好,行动力越来越强,他还特意给刘承洛发来了感谢信。再后来,小琪又出现了新状况,不过这次不是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是出现了神经内科疾病。她一开始出现了面瘫,就诊时当地医生未能完全查明病因。小琪的父母一下子又焦虑了,而小琪反而非常镇定,还反过来安慰父母不要太担心。经过住院治疗,目前小琪的面瘫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了。小琪用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她的心态和抗压力提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令父母看到了她的成长和蜕变!站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的角度,这也验证了刘承洛对小琪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效的。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