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进行干预的时候,因为之前在医院经过精神专家的判断,一直在进行服用抗精神方面,家长对于服用的副作用的了解不是很清楚,孩子往往出现嗜睡的症状,影响到她在学校的表现,这个时候学业的压力也成为了情绪不稳定的诱发因素,在这个时候休学成为不得不选择的方式。
当然服用得好的一方面是可以在记忆重组的过程中,保持孩子的情绪稳定性,这样可以配合记忆重组的过程顺利进行,当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被重组完成后,孩子对学习的想法同时也会被重新确立起来,这个时候孩子可以正常回学校的进行复学,服用的量也随之慢慢减少。
我们接诊的双相障碍、抑郁青少年来访者大都接受过精神科药物治疗,如抗精神障碍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大部分来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这里进行心理干预的家庭是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严重孩子拒绝服药,或渴望尽早脱离药物,希望利用深度的心理干预达到更好的效果。由于精神科药物干预的局限性,刘承洛也从中看出家长、来访者对药物缺乏理性的认知,过度排斥,尤其是对抗精神障碍药。很多青少年来访者认为:“我明明不是精神障碍,为什么要给我服用精神药?”他们对此非常不解,进而抗拒服用。
从药物机理的分类上看,抗精神障碍药分为第一代抗精神障碍药及第二代抗精神障碍药。第一代抗精神障碍药是指主要作用于中枢D2受体的抗精神障碍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障碍与各种精神障碍性障碍,主要对阳性症状(常见如幻觉、妄想)的疗效较好。常见的第一代抗精神障碍药物有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
第二代抗精神障碍药物与第一代抗精神障碍药则有一些不同,在受体结合情况、不良反应、及对精神障碍来访者的效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比如,第二代抗精神障碍药除了也能有效治疗精神障碍性阳性症状外,在治疗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淡漠,意志减退)的疗效更好,急性运动障碍的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也可应用于改善精神障碍来访者的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
常见的第二代抗精神障碍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抗精神障碍药除了用于治疗精神障碍及其它精神障碍性障碍之外,还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在临床中,因伴有精神障碍性症状的抑郁和双相障碍来访者有一定的思维、行为异常,再加上如果精神专家问诊不够仔细、来访者或家属陈述病史不够全面,容易被误诊为精神障碍。比如我们曾干预的不少青少年来访者因长期遭受校园欺凌,敏感多疑,逐步出现幻听,耳边总是会回荡别人欺辱他的声音,出现情绪失控的症状,便有可能被误判为精神障碍。伴有精神障碍性症状的抑郁和双相障碍来访者在使用抗精神障碍药后,精神障碍性症状往往能快速缓解,甚至消失。而我们通过深度心理干预的实践中发现,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伴有的精神障碍性症状的根源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病理性记忆重组后,精神障碍性症状也可是大幅度缓解,甚至消失的。
即使来访者没有精神障碍性症状,抗精神障碍药也因为临床发现有抗抑郁作用而应用于治疗抑郁症,因为有心境稳定作用而作为心境稳定剂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当常规的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对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来访者效果不佳时,精神专家很可能进一步利用抗精神障碍药来辅助治疗。比如在临床中,抗精神障碍药奥氮平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的联合使用比较常见,联合用药的抗抑郁的效果得到较广泛认可,被用于抑郁症的常规治疗。而喹硫平、阿立哌唑等常规抗精神障碍药也常用于治疗双相障碍来访者,有助于更快稳定来访者的情绪。
药物的副作用有时会对来访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中反而可利用其副作用来应对相关症状。例如,抗精神障碍药奥氮平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会引起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但可以利用该副作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既能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又可能明显改善来访者的食欲。
镇静作用也是抗精神障碍药的常见副作用,可用于应对顽固的失眠症状。如喹硫平、奥氮平等药物,可大大改善长期严重失眠者的睡眠质量。当精神专家接诊的时候有时无法与来访者及家属认真解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来访者及家属拿到药物后,便会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当阅读药物说明书时,一发现抗精神障碍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障碍,很多家长和孩子便容易产生误解,认为精神专家认为自己是精神障碍,甚至拒绝服药,而看到诸多的副作用,拒绝服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来访者、家长选择了药物治疗,就不要质疑精神专家的用药方案,先服用一段时间观察疗效,如要减药、换药必须与精神专家沟通,不可擅自停药。
刘承洛对青少年来访者的药物影响副作用,镇静作用、代谢综合征、内分泌系统紊乱,作进一步分析。镇静作用可令青少年来访者上课时容易犯困,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甚至最终无法上学。这往往加重了来访者原有的学习障碍,很可能成为心理刺激源,精神障碍症状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青少年处于心身成长的关键期,精神专家在保证他们心身健康、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也要综合考虑其学习因素,尽量帮助其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期。
因此,精神专家在给青少年来访者用抗精神障碍药时一定要考虑到对学习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对来访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也更有利于与来访者和父母的沟通。父母也应及时与精神专家反馈孩子服用药物后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换药或减药。
精神专家在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抗精神障碍药物会产生的体重增加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女性来访者而言,因为她们往往更注重外貌形象。提前与来访者及家长说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在服用抗精神障碍药后,食欲大增,如果又出现以上的镇静副作用的话,其运动消耗量减少,更加助长其体重增加。一个月内长了20斤,就像吹气球一样,这是我最常听到的来自家长的焦虑。而对于青少年来访者,尤其是女性,其发胖以后感到十分自卑,形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
家属应注意留意女性来访者的生理期,如发现异常或紊乱,应及时与医生反馈,调整药物令其副作用降到最低。部分青少年女性来访者服用后有时会出现闭经,来访者及家长特别焦虑,来访者的脾气还会变得暴躁,对病情十分不利。虽然抗精神障碍药存在不少副作用,但其疗效得到一致的认可,不应一概否定和拒绝。同样,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虽然有局限性,但普适性强,也是目前最经济、便捷性最高的治疗方式。所以,来访者、家属们应客观辩证地对待。
当其出现药物副作用时,他们很可能非常抗拒,擅自减药、停药,甚至因此与家长激化矛盾。青少年来访者常常缺乏理性,处于障碍中时又容易出现灾难化想法;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访者,精神专家一定要与来访者、家长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应对方式,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要让孩子意识到,从长远看,服用药物是有效的、辅助的治疗方法,经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康复是真正的目的;就算出现了副作用,也有很多缓解的办法,不需过于悲观。
另外,当来访者因服药出现学习障碍而无法正常上学的时候,家长应先与老师解释,可办理请假甚至休学,让来访者在家里好好休息,避免因学习成绩受到挫折心理上遭受二次伤害。
所以,家长不但要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是否会令病情恶化,还要积极开拓更人性化、更个性化、更高效化的可以心理干预,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来访者的记忆重组疗法。同时家长加强对学习障碍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进展尤其是关于病理性记忆重组理论;重视深度心理干预尤其是关于记忆重组方面的进展,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为青少年来访者争取更好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