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大学的孩子变得消极逃避,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30826074003 768x432 - 才上大学的孩子变得消极逃避,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接到大学通知的学生,谁能抑制住当时那颗怦怦跳动的心呢?但是,这些天之骄子随后会发现,旧的困难虽然已甩在门槛之外,但新的问题,又出现在门槛之后。跨进大学的门槛之后,这些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会遇到些什么样的心理危机?又该怎样看待和解决呢?让我们通过下述个案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吧。

 

阿斌从小到大,学习在班里一直拔尖,老师和同学都夸他聪明,他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学得很快乐和轻松。但在他以高分考入名牌大学以后,阿斌面临的是来自全国各地高材生的竞争。第一学期,他考试成绩中等,第二学期,高等数学不及格,让他这个多次在中学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简直无颜见人。

他深深感到了不可抗拒的竞争压力,感到周围强者如林,而自己太弱了,他的心中充斥着难以忍受的落伍者的滋味。此时,阿斌发现自己非但不是聪明的人,简直就是个蠢笨的人。

阿斌为什么在上了大学以后会感到失落和丧失了自信呢?我想他的问题就出在他把对自我评价建立在这种比较的不当和盲目上。先前在某一个团体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人,并不能保证日后他在另一个团体中继续领先。

为此刘承洛想对那些在中学表现得很优秀,在上大学后又自叹不如别人,感到自卑和沮丧的同学,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同自己相比,同自己竞争。同自己相比,把不断超越自我作为既定目标,比盲目地、浮躁地与他人相比,更能稳住自己的心态,走向自己的成功。和自己竞争,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成果。

刚入学的大学生,很难忘记中学时代严厉的老师、好强的父母和尖刻的舆论。考上大学后,严厉的老师没有了,好强的父母远离了,尖刻的环境变得宽松了,关键的是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下一步奋斗的目标没有了。一旦跨入校门,在未来目标一栏上就出现了迷茫,人生的意义变得虚无起来。

这类同学的心理状态,往往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他们以往年少时的生活,多是被父母刻板地规定与安排着的,因而充当的是一种没有自主的被动角色。当他们考上大学之后,也就难以有一种激发、调动、追求这些感受的强有力的动力。

生活实际就是一个人寻找合适的模式、寻找自己发光星座的过程。每一个活的生灵里就潜藏着一种朦胧而强大的、要积极行动的冲力。生命要求人积极地生活。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靠追求所得。人生丧失了追求,就失去了生活的光彩。因此对于刚入大学的同学来说,必须为自己树立人生的新目标,这是人生成功与幸福的内驱力。

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格外看重分数。这也难怪,十几年的竞争使他们感到分数代表着成败和荣辱,关系着全家的期望。但进入大学后不久,他们发现考高分甚至考及格,已不是那么容易了。

阿彤是位学医的大一新生,原来在中学是班里学习的前几名。可上大学没几天,她觉得对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都很不适应。像阿彤一样,很多在中学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同学,上大学后觉得无所适从。其实,大学的学习也有自己的方式,知识的获取和方法的提高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许多中学的优秀学生到大学后越学越吃力,这个事实提醒我们,人总要不失时机地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最好的方法。这些对刚出中学校门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不适应的。而对这种变化,大学新生要主动寻求适应这种转变的新的学习方法。

 

阿钰是个农村姑娘,幸运的她来到大都市上了大学。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几天,她生活在一种无可尽言的幸福之中。她觉得自己以前的一切美好理想,都可借着这小小的录取通知书得以实现了。可渐渐地,她越来越有了一种失落感。她发现她的城市女同学,穿戴时髦,整天吃着她不知名的零食,讲着许多她常听不懂的事情和词语,她开始为自己的出身、为自己生活的拮据、为自己的寡见少闻而自卑。她觉得别人好像都为自己的土而看不起自己,都在有意地疏远自己。心灵的孤寂使她常常想起自己的家乡,恨不能立刻回到父母身边。

阿雯也是大一新生,学外语专业。阿雯自进大学校园后,总情不自禁地怀念自己的中学时光,想念自己那时和好友谈笑的情景。与大学新的同学交往时,总是将他们和原来的同学相比较,认为不管哪一方面都还是原来的同学好,因而便觉得很孤独。有时看着别人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自己却独坐一旁,觉得一切都很无聊,即使与别人交谈时也认为别人的话题太俗,因而常以失望而告终。

阿钰和阿雯的问题主要在于进入大学后未能很好地适应,特别是未能做好人际关系的调适。以阿雯的问题为例,因为进入大学后,同学、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中学不同,尤其是第一年,一方面生活和学习都需要更多的独立,另一方面原来中学生活的影子还深深地印在自己脑海中。因此大学新生相互之间不会交往很深。然而越是如此,便越怀念已逝的时光,认为不管什么还是原来的好。这样便不能主动去融入新的环境,积极和同学建立融洽的关系,总是回忆和想念过去的朋友和生活。

新环境的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为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应该努力和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发自内心地接纳别人,努力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相通相投的一面。对于集体活动要尽量参与,因为只有参与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也只有真正参与才不会孤独。当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时,你就已经无暇孤独了。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几乎全都是独生子女,从遥远的地区进入新环境,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对开放式的大学生活便容易感到陌生和无法适应。更有不少人由于没有遇到什么人生挫折,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

阿民只有18岁,进入大学后,由于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差,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不习惯。一次,他花了好几十元在街头服装摊上买了一套衣服,不料洗过之后,衣料缩水,无法再穿。为此,他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天,他上街时身上的手机被小偷摸去,连学生证也随之失踪,给他的心理打击却很重。阿民从此变得越发地沉闷起来,终日愁眉苦脸。他觉得自己是个毫无用处的人,无能的人,不配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他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并出现了抑郁情绪。

 

阿婷是大一学生,人长得很漂亮,但生活能力差,老爱出些差错和笑话。一天她又出了一个差错,惹得同寝室的室友笑了一下,她便从此总疑心别人在嘲笑自己,便发誓从此不再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所以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要清醒地看到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苛求环境,应培养豁达大度的生活态度,开放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接触生活,锻炼应对各种各样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即使遇到挫折,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学会受宠不惊,遭辱不怒,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境之中。这样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迎着每一个全新的太阳,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吧。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