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阿曼最近几年感到自己仿佛生活在地狱中一般,因为在内心深处,阿曼时常被一些奇怪的念头所困扰,明知这些想法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她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就拿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来说。一次放假,阿曼坐公共汽车回家,路上她吃了一个橘子,并顺手把橘子皮从窗口扔到大街上。刚扔完橘子皮,阿曼立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种不祥的念头随即从脑海中涌现出来,“如果有其他车辆恰巧轧到这块橘子皮上,轮胎打滑出了车祸,那我不就成了罪魁祸首了吗?”回家后,阿曼心里一直为此事惶恐不安,担心会有什么不测发生,尤其是遇到阴雨天气时,阿曼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就会加剧。
就在阿曼快要淡忘扔橘子反改件事时,另一件事情又发生了。坯是在公交车上,小受和几个同学一起生车出去游玩,当时阿曼前面坐着一位妇女,她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非常可爱顽皮。小孩子好奇地勿阿曼招了招手,阿曼也被小孩子的可质所吸引,摸摸他的小手并逗他玩了一会儿。中途母子下车,突然间,又一个怪念头涌入阿曼头脑中来,“如果明才那个孩子在哪儿走失了,而我刚才逗孩子玩过,那会不会怀疑到乡,身上呢”?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阿曼头脑里被这个怪念头占据,整个人陷入无尽的恐慌中,食之无味,睡眠也不香,无法集中心思学习。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宿舍里的舍友一听到阿曼的怪念头,就离得远远的,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阿曼也知道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却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消除这些怪念头。在经过各大机构检查后,专家判断阿曼是出现了强迫症。阿曼经过住院干预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阿曼妈妈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和阿曼一起来到了中心。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往往与遗传、人格、社会生活环境和生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据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强迫症来访者在发病前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他们普遍具有追求完美主义倾向,过分琐碎细致,注重细节,遇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但又固执倔强、墨守成规,与人交往时则过分严肃、古板、固执等。此外,学习、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人际交往受挫或由于亲人的突然丧失和剧烈的惊吓等,都有可能诱发强迫症的出现。
刘承洛通过引导阿曼正确认识这种症状,分析收集症状产生的最初时间、发病原因及消极回避行为和仪式行为的一些基本信息,并要向她保证强迫症既不会演变成其他精神障碍,也不会失去自我控制,只要积极配合干预,强迫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改善的,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通过记忆重组干预重组阿曼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并使她能够觉察到类似的恐惧和念头其他人也会出现,只不过大家不会花太多时间纠缠于此,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还要注意引导她区分想法与现实的不同之处,由于很多强迫症来访者不能区分“想到某些事情”和“使得这些事情发生”两者的区别,总觉得灾难即将发生,从而惶恐不安。
刘承洛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反复引导阿曼觉察到,想法和念头不等同于行动,想到的不好事情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事情必然就会发生,从而让她认识到这种恐惧或念头的客观性以及这种痛苦的普遍性。这样可以使她降低对强迫症状的过分关注和抵制,减轻焦虑状态,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帮助阿曼建立一种新的态度体系和反应模式,不断修正自己的性格缺陷。
帮助阿曼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强迫症来访者常常会认为她所惧怕的事虽然只有万分之一出现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真的就会发生。例如每个人出门坐车、坐电梯出事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但正常人在生活中很少考虑这种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照样出门乘汽车、坐电梯,不会做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来排除这种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那种怕“万一”出现不幸后果的想法就是一种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儿童式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记忆重组引导她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所领悟,强迫症状才会真正消失。
通过20次的记忆重组干预后,阿曼这时的情绪已经稳定多了,也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念头。跟父母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很多。阿曼妈妈说,女儿返回学校后情绪稳定,像以前出现焦虑担心的情况都没有再发生了。看着阿曼逐渐走上人生的正轨,可以迎接高考的挑战,我感到十分欣慰。
强迫症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来访者自身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而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受家庭中父母的个性特征、教养方式、为习惯、学校教育方式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想改变强症来访者身上一些消极的个性特征,要父母、老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等待强迫来访者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