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伟一看到赛场上激烈的对抗,看到球员们为了争球而你追我赶,甚至有些肢体冲撞时,阿伟就会觉得胸口发闷,头晕目眩,只能回去休息。最严重的时候,阿伟连上楼都不行,总担心自己会突然晕倒或发生更严重的情况。为此,他去机构做过全面体检,但都没什么用,专家说他身体没问题。阿伟妈妈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后,和阿伟一起来到了中心。
刘承洛问阿伟是什么时候开始担心自己身体的,他却想不起来有什么明显的诱因。阿伟有一次在大学下课后独自返回宿舍。路上,他远远看到校足球队的球友们迎面走来,他赶紧离得远远的,走了一条比较远的道路,不愿意跟对方见面。回到了宿舍,又看见室友兴高采烈地打游戏。他叹了口气,转身去了图书馆。
打开六级考试书,阿伟怎么也看不进去,脑海里浮现出足球队集训和自己奔跑跳跃的画面。可只是回忆也没有用,阿伟痛恨自己的身体状态,因为他已经跟教练主动说出退出的想法。教练虽然不愿意,可他也知道阿伟的情况,只能忍痛放弃了。
为了探索阿伟内心深处的想法,刘承洛尝试请他看看自己不参加运动背后的担心以及担心背后的渴望。
阿伟:“我现在不能看别人运动,连电视比赛都不能看,看了我心里就难受。”
刘承洛:“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样的感受吗?”
阿伟:“就是胸口发紧,心跳加速。”
我:“听起来很像你说的足球队集训那次的感受。”
阿伟:“是的,我很担心那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怕自己真的生病了。”
我:“你很担心自己出现问题。如果设想一下你真的出现问题了,会怎么样?”
阿伟:(停顿了一会儿)“不会怎么样。爸妈还是会让我继续上课,难受也只能忍着。”
我:“也只能忍着,不能请假,也不能说自己不舒服。”
我:“是这样的。”
我:“当他们说了你也应该坚持上学时,你有什么感受?”
阿伟:“无奈呗。其实我也挺想听到他们说,宝贝儿,你先歇会儿,其他事以后再说。”
刘承洛:“听到这里,我的感觉是很委屈,好像也没人在意。”
阿伟:(声音哽咽,用手擦眼角)
刘承洛决定通过记忆重组疗法干预帮助阿伟解开心结。我在潜意识下找到了阿伟的相关病理性记忆,在他的记忆中,自己从小身体很棒,基本上不出现问题,但初中一次生病的经历却让他记忆深刻。那次,阿伟感冒发高烧,浑身发软,还呕吐,但即使这样,爸妈仍然要求他坚持上学。当时,阿伟想跟爸爸说休息一下,却被爸爸责骂了一顿,说他借感冒不去上学,告诉他不要那么娇气。阿伟当时觉得很委屈,想找妈妈说情,但妈妈也跟爸爸一样让他坚持上学。阿伟发现,无论身体多么不舒服,都不可能博得爸妈的同情。爸妈不关心他的身体或内心想法,只关心他的学习。刘承洛对阿伟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他的情绪平静了很多。
阿伟的诉求不仅没有得到满足,反而遭到训斥和压制。虽然在意识层面,阿伟被迫认可了爸妈的观点,觉得身体上的一些问题无关紧要,但内心却在发出信号:“我需要照顾!”
人的感受可以被忽略,可病理性记忆是不会骗人的,长期被漠视的病理性记忆积压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在一次足球队集训中,阿伟突然觉得胸闷、眩晕、心跳加速,教练和队友把他送到机构后,他感觉好了一些。自此之后,阿伟就开始关注健康,不断到机构体检,即使结果正常也仍然不放心。渐渐地,阿伟放弃了各种剧烈运动,甚至退出了他心爱的足球队,用消极的方式保证健康和安全。
通过记忆重组干预,阿伟领悟到了自己这种过度关注健康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并非胡思乱想。从根源上说,阿伟这种过度担忧自己身体健康的行为是不安全依赖的表现。正是因为没能建立好安全的依赖关系,阿伟才会用这种保护策略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因为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接纳,安全依赖的人会始终感觉安全和被保护,无须进行过多的警惕。他们能用一种信心和接纳的态度和其他人交往,更进一步,他们能将心理资源投入在成长性、提高性的活动上,而不是预防性、防御性的努力,因此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和能力,促进了自主性的发展,实现自我,且具有完全功能的人格。
阿伟就是典型的病理性记忆导致的依赖焦虑。记忆重组干预过程能够帮助他重新体验安全的依赖,从而降低他的焦虑。刘承洛会帮助他重新看待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探讨其他可能的选择和他要对自己生命负的责任。
对于阿伟而言,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他重组受损的病理性记忆,先与刘承洛建立积极、接纳的依赖关系,然后逐步将这种依赖模式移植到咨询室之外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的人际关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