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经常被称作为心灵感冒,但家长往往会对其忽视或没有深入了解,导致错过理想的干预时期,造成非常严重的结果。
刘承洛听朋友述说了非常令人惋惜的事。他的一个朋友是某单位人事部门的领导,忙于工作长期加班。其爱人因为生了二胎,几乎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老二身上。两口子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大女儿,忽视了女儿的心理上的成长。结果女儿在初三时,由于中考等各方面压力得了抑郁症。女儿患病后,他们夫妻俩才日日陪伴女儿。用药后,女儿睡眠比之前好些了,情绪也平静下来,他们都觉得女儿好起来了,就有些放松了。有一天晚上,吃完饭女儿说要到卧室休息,结果女儿从阳台跳下。直到楼下的行人发现后大喊,他们才发现找不到女儿了,才意识发生的事情。从此以后,夫妻两人每天以泪洗面。两个人怎么也走不出女儿轻生的阴影,两年后两人离异,以此回避女儿去世的事实。
听了这个事以后,刘承洛非常感叹。抑郁症轻生的隐患不会因为情绪看似好转就消失了。抗抑郁服用写着会加重轻生风险的提示,这也导致很多专家和来访者家属不能理解也不敢使用。为什么她们在抑郁症看似好转了的时候却轻生了呢?这背后与抑郁症本身的原因及所处情绪状态有关。
抑郁症是大脑中神经递质功能失衡的情感障碍,大部分人存在简单的思想意识狭隘或认知扭曲,这些扭曲的认知中不仅仅含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而是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所致的心理障碍。过往陈旧简单的咨询模式也往往会忽视认知偏差的来源,更重视情绪的疏导,特别是在来访者情绪稳定后,忽视了认知反应模式的变化。
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这一说法虽然可以降低来访者的内心的担忧,可是却错误引导了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很容易让人们认为服用就好了,发泄出来就好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没有愉快感、动力不足。为何会这样?抑郁情绪背后往往是病理性记忆导致歪曲的认知,同时有行为的减退及躯体出现症状,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种症状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来访者如同被蛛网捕捉的小虫,越挣扎束缚得越紧,形成无法挣脱的循环。或者像是掉入泥沼之中,越挣扎越陷越深。
为何服用有效呢?服用可以打断恶性循环中的生理环节,但是,这一环节并不是最关键的环节,关键的环节是病理性记忆—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互动融合。记忆重组干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可以重组病理性记忆,改变扭曲的认知模式,同时可以改变情绪反应模式,场景重建有效是因为可以改变行为反应模式。
记忆重组干预就是目前一种非常高效的干预方法。我们接收过国内外很多的来访者,当中不乏已经在各地做过心理咨询一年以上的青少年。像记忆重组这样深度、高效的方法,不仅家长、连精神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上个月还有家长在反馈,双相的孩子复诊时再次减量,测试的量表显示躁郁双方面都降低了,几乎没有了。专家向家长询问在哪里进行心理干预的,这么短的时间有这么大变化,感觉到很震惊。
其实孩子的疗愈时效非常重要,拖的时间越久,相对来说后期的干预难度就越大。当我们对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后,就可以觉察到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自我反应模式,帮助他不再按照过去有问题的认知模式来作出反映。每一个来访者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身上的问题错综复杂,我们都需要深入了解,量身定制心理干预方案。一个来访者,刘承洛和他面对面可能只是那短暂的几十个小时时间,但其实背后需要仔细思量每一个细节,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客观的说,记忆重组疗法帮助了大部分来访者走回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虽然刘承洛也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但不得不承认心理精神障碍确实非常复杂,确实也有我人力不可达的部分。所以每天除了面诊、分享案例和心理知识外,刘承洛一直保持持续的学习,不断更新方法。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来访者,专注、坚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感知力,可以客观感知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重组病理性记忆后,来访者就会有能力根据环境要求和内心价值追求,选择自己的适当行为,这就是抑郁症和多种心理障碍的解决之道,这样才能提升思维和意识的功能。要解决心理精神障碍,不仅仅靠服用,还要靠智慧的心理干预来打开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