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刘承洛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阿海的干预记录,阿海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阿海的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阿海和妈妈一直待在家里,阿海的妈妈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小学的时候阿海的成绩就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次回家的时候,他都会看到妈妈的笑容。他为了保持能够让妈妈开心,而在学业上更加的努力,渐渐地学习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阿海进入中学后,学业上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阿海的成绩出现了波动,对于阿海来说,他无法面对妈妈的责问。只能强迫自己把专注力都放在学业上。当他越是在内心里这样对自己说的时候,越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阿海的成绩变得很不稳定,无法继续保持之前的学习动力了,他对此感到非常痛苦。
阿海是高三强化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居于班级前列。高三上学期几次测试,成绩起伏较大。为此,他更加认真刻苦。然而,在一模考试中,他还是没能如愿考好,在班级居十名以外,只是他没有料到的结果。阿海既焦虑又茫然:“这么努力都没有用,我该怎么办?”
除此之外,阿海还提到,班主任在一模后召集学生座谈会时,当着全班说,有些同学不努力就会被挤出班级前列。阿海认为班主任这句话句是说给自己听的,班主任就是看不上自己。加上没考好的痛苦,压抑一起侵袭而来,他觉得自己真的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
阿海妈妈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后,带阿海到了中心,想帮他找回之前的学习动力,让他继续投入到下阶段的复习中去。刘承洛非常理解阿海与家长的焦灼、无助情绪,与她们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运用记忆重组干预对阿海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了干预。
“考完分析过试卷了吗?”面对每一个学习障碍的个案,我都会问这句话。深陷消极情绪中的当事人常常会难以自拔,进而放弃了大脑自有的基本认知功能。阿海算是个冷静的学生,他说自己分析过了:“扣分的基本是我不会做的。但我备考前刷了很多题目,不像有的同学打游戏、玩手机,但他们居然还考得比我好。你不是一直说竭尽全力拼过程、问心无愧看结果吗?我真的竭尽全力了,但这个结果让我不忍直视。”
刘承洛微笑地看着他:“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吗?在努力之外还有什么,你还记得吗?”
“还有方法、效率和心态。”阿海回答。
刘承洛又告诉他,考试成功三棱锥模型认为,在学校里只有两类学生:不会学习的学生和会学习的学生。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从方法、效率、努力、心态四个角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和调整。
“方法”指为达成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努力”指勤奋,“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量,“心态”就是不要过分在意结果,而是关注于学习过程。这四个方面共同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考试结果。
在日常思维中,我们常常会去强调努力对考试结果的影响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几个要素,这会给学生造成一些思维偏差。因此,把阿海从“我努力了就该有收获”的扭曲思维中带出来是首要。这样他才能客观评估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效率和方法上还有很大调整空间。
当“这次考试没考好”这个问题基本梳理清晰,并明确了今后的调整方向之后,刘承洛和阿海寻找自己对班主任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了。
“从进入这个班开始就不喜欢班主任,你觉得会不会是自己带着刻板效应去看待老师了?”
面对刘承洛的提问,阿海陷入了思考,慢慢吐出来一句:“有一点。”
由于现在的班主任与之前的班主任风格不同,阿海其实在高二分班后就有适应不良的表征。这次一模考试没考好的现状加剧了他的心理压力,而归因中的利己性偏差,让他优先选择了通过埋怨老师去缓解个人焦虑,却激化了原先就存在而未曾去直面的人际冲突,加剧了自己原先就有的对班主任的负性情绪体验。
当阿海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班主任的认知偏见是由于班主任未像其他老师一样偏爱他、捧着他时,他有些害羞。遇到喜欢自己的老师是幸运,但如若因为现任老师不偏爱自己,就抱怨老师不公平,那就是不理性地表现了。
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事物抱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抱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思维上,阿海存在绝对化的倾向,“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班主任就是看不上我”这些想法都是绝对化的表达方式。当一个人深陷绝对化思维时,会强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深陷病理性记忆不能跳出,引发更强的认知冲突和心理困扰。
记忆重组心理干预,也就是重组来访者的病理性记忆,寻找当下事件中的积极意义,换个角度看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刘承洛通过带着阿海去寻找班主任行为中的正向意义的方法帮助其走出思维的绝对化。当阿海把视角放到因为自己没能进入前十班主任的遗憾情绪上时,阿海很清晰地感知到了班主任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考出好成绩的殷切期盼。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压力面前呈现出富有自己特色的应对方式。这些压力应对方式分为“情绪导向”和“问题导向”两大类。问题导向的压力应对方式包括了问题解决、寻找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等方式。情绪导向的压力应对方式包括了逃避、发泄、幻想、否认等方式。因此,采用“情绪导向”还是“问题导向”的应对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
情绪导向的应对方式应用得当可暂时缓解压力,运用过度则会因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阿海就是陷入了这种境地。因此,对于成长中的个体而言,问题解决技能越早掌握越好,一味地情绪应对会掩盖潜意识中的病理性记忆,错过了最佳调整期,问题会更严重更复杂。
纵观这个案例,学习动力问题的背后是病理性记忆导致的人际适应、压力应对方式、日常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而这些常常被学习成绩掩盖和忽视,以至于在学业受挫后集中爆发出来,反过来又影响到了学生在挫折后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这便是我们需要去关注学生在学习以外的心理品质的原因所在。当刘承洛带着他们透过表面行为去探索潜意识里的根源时,也便从中找出了解决之道,学习动力问题迎刃而解。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障碍时,家长一定不要被迷惑在表象里,找到根源,才能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