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消极逃避?家长需要知道的原因

202301160754161 1024x683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消极逃避?家长需要知道的原因

窗外的阳光照进房间,刘承洛看着手中阿林的干预记录,阿林的身影浮现在脑海中。阿林的父亲经常在外地出差,对于父亲的印象在他的脑海中比较模糊。阿林的身体从小就很虚弱,阿林妈妈经常带他去进行检查,阿林还记得有的时候妈妈的脸色很严肃,这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有些担心。


阿林在学校里的人缘很好,很多同学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但在阿林的心里总是感到很自卑,不能够和同学深入的沟通,让同学感觉到他似乎比较高傲和冷漠。阿林的学业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当阿林的身体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开始出现崩塌,他开始有意的回避对于他来说有难度的课程,避免让同学知道自己的身体问题。


厌学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不论是新闻对“儿子厌学被爸爸送到工地”等的报道,还是应对厌学的专题论坛,都提示厌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厌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几方面是学校的原因(如班级授课制)、家庭的原因(如家庭冲突)、社会的原因(如升学压力)和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如先天个性特点)等。但在厌学休学居家的青少年中,人们很容易忽略心理障碍对厌学的影响。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放弃学习,不想上学,不愿见老师,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在一个方面或一个阶段学不好,就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不愿意去学校。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和父母的对话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焦躁,或者转移话题等。

如果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那厌学的风险就会增加。比如,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厌学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问题,为了逃避各种关系问题带来的负性体验,选择不去学校,居家休学。或者在跟父母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得不到想要的反馈,感受不到学习对于自身的价值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再或者,由于思维模式带来的刻板化,坚持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以致不能灵活掌握不同的知识,使得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不一致,最终产生习得性无助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从核心目标来讲,要拓展青少年的思维,因为这是他们重新认识事物、关系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庭需要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培养青少年情绪控制的能力,以解决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在休学居家期间,家长可以带着青少年去参加一些他们平时感兴趣的运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或高尔夫等。家长也可以带着青少年去体验生活,比如摘菜、种菜或参与家务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为青少年与外界交流创造机会,同时可以让青少年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父母与青少年情感的联结,是青少年应对生活中困难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父母之间建立情感联结的方式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是增强青少年思维的必要条件。

父母与孩子对话的语言方式,实际上是在塑造青少年内在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情绪体验。比如,如果父母与青少年在学习上的互动经常使用严苛的方式,孩子就会在体验上形成对强化的厌倦,同时在认知上形成自我否定的思维习惯,以至于形成厌学行为和情绪。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是带着好奇、观察展开的,孩子则会体验到更多地被看见、被在乎、被关爱,从而在安全的环境下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带着对生活的好奇和安全感生活,就会更容易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培养青少年情绪调节的能力,就需要了解情绪背后的东西。比如,愤怒的背后是无力感和安全感。因为无力,怒吼和责备才让人觉得有力量。因为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随意发泄情绪。那对于厌学居家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愤怒和抑郁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青少年的感受,给青少年一个爱抚或者拥抱。或者和青少年一起,找到他们愿意做、同时又能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事,帮助孩子在做中认识自己,夯实自我价值部分,为情绪的调节创造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少年使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爬山或跑步、打沙袋。让青少年意识到他们的情绪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也是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调节的。另外对于学习障碍,首先是判断要准确,在干预时,刘承洛通过深度潜意识的记忆重组,在消除原有的潜意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连接同时,在潜意识层面重组记忆连接,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样一来,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当然,这只是开始的阶段,还需要进行高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强化,这样便能使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出现心理障碍的厌学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刻板和网络游戏成瘾等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这类青少年缺乏社交技能、思维灵活性和沟通技巧的体现。同样,可以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通过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技巧,从而培养多样的兴趣爱好,把青少年的兴趣从游戏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拓展思维是上述举措的核心目标,父母在“观察-联结-思维”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继续坚持下去的资源,包括对自己的观察和反思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夫妻之间的彼此看见、温暖的客体等。而青少年在“观察-联结-思维”轮回中的训练,则是在为自己重新回到学校、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样一来,孩子还可以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今后在遇到挫折或不期而遇的打击时,都能清楚地洞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轨迹,及时地调整心理的状态,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这也会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而不是想办法人为地创造挫折教育。由此,便可以较好地避免负性情绪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尤为重要。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