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社交焦虑,父母该如何应对?掌握这点很重要

20230104075612 - 孩子总是社交焦虑,父母该如何应对?掌握这点很重要

在一项对超过103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七分之一的学生反映心理健康问题干扰了他们在大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业,三分之一的学生反映有持续的抑郁情绪,四分之一的学生反映有自残意念。其中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它影响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适应。其特征是极度痛苦,害怕批评,回避尴尬的情境。

严重的社交焦虑在大学人群中相当普遍。以往调查显示,社交焦虑平均发病年龄为10至16岁,19岁左右症状稳定,24岁以后症状固化。大学生正好在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他们处于社交焦虑的典型发作和恶化之间。

5aa3dfdc47094632b64e2c746dd609e1~noop.image? iz=58558&from=article - 孩子总是社交焦虑,父母该如何应对?掌握这点很重要

 

社交焦虑(SAD)又称社交恐惧,或社交焦虑障碍,是以在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来访者害怕在社交或表演场合中使自己难堪或丢脸,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这种情况严重扰乱了他们在日常任务和活动中的功能。尽管来访者意识到他们的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他们仍然回避这种情况或忍受严重不适。这些症状通常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并且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影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例如惊恐障碍等)。然而,SAD也是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其他焦虑和进食障碍)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大学接受咨询服务的学生样本中,有49%的学生报告出现了社交焦虑类似的症状。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它对学生的学业会有影响吗?

有人会认为,如果不去社交,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业上,是否也是一个有利的转化?对于轻度的社交焦虑,在不影响情绪的基础上,对学业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高度的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和不满意。他们可能不想上需要公开演讲的课程,不想读研究生以避免当众面试。至少对男生来说,严重的社交焦虑与较差的自我形象、完成度偏低的学业相关。因此,社交焦虑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出现社交焦虑的学生在他们的“自我”过程(即自我关注、自我意识、自我呈现、自我认知)中往往出现过度敏感和过度依赖,他们体验到的自我价值感与同伴认可密切相关,并随着积极或消极的同伴反馈而增减。大学生中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自尊水平往往较低。低自尊的学生对负面评价的恐惧更高,这反过来又预示着社交焦虑。

3d834143e5b1469594d3d885b8999bc3~noop.image? iz=58558&from=article - 孩子总是社交焦虑,父母该如何应对?掌握这点很重要

 

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在社交焦虑的发展中,童年期的病理性记忆包含过度保护、忽视和虐待、行为被过分控制或批评、父母婚姻不良、缺乏亲密关系、学校表现不佳等。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常常对社交表现出认知扭曲,长期习惯对模糊事件给予负性解释,对此负向事件给予灾难性的解读。经常对自我进行持续的负向反思,也有部分社交焦虑者可能经历过创伤性、“羞辱性”的社交事件。

患有社交焦虑的学生可能会错过使用社会支持的机会。高度社交焦虑的学生往往没有充分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还会对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负向影响,比如学业和抗压力。对于大学环境来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度社交焦虑的人可能会通过饮酒来“自我干预”,以减少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痛苦。

社交焦虑的学生可能很难与人交往,往往会低估自己在许多社交场景中的表现,甚至在客观的观察者看来他们的表现相当不错的时候,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这意味着社交焦虑者的自我报告可能与他人评估的实际社交能力有出入。因此,一个人可能会经历高强度的社交不适,可能会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不够的,但可能在别人看来是有社交能力的。这些都体现了社交技能确实在大学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患有社交焦虑,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缓解他们的痛苦,可能会损害他们以后的社会功能和幸福感。认知扭曲,对自己和他人有偏见的解读,以及社会退缩,这些都是社会焦虑的根源,似乎会让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交和学术上感到失败,从而强化他们的无能感和疏远感。社交焦虑,可能是抑郁和其他心理障碍同时存在的途径,这预示着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在学校方面可以为有社交焦虑的学生提供相关课程,让他们了解表达情感的好处,以及在表达情感时能够得到相应的支持。此外,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学生有更强的毅力、满足感和归属感。

5a0beedd984445cfa43c7a40adc3e189~noop.image? iz=58558&from=article - 孩子总是社交焦虑,父母该如何应对?掌握这点很重要

 

记忆重组干预(MRP)作为一种深入潜意识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社交焦虑症的干预有很好的效果,并解决其他共病情形。记忆重组干预增强一个人自尊的方法侧重于减少自我负面评价、增加积极强化和自信、重组创伤记忆和识别核心信念。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来访者在自己社交体系的帮助支持下,可逐渐摆脱社交焦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社交焦虑已经超出自身可控范围,严重影响了来访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就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经过全面的心理评估后,在专家的建议下看是否需要服用干预。

总而言之,若想有效克服社交焦虑,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运动、规律饮食外,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相关服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