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一阵阵凉风吹进屋里,刘承洛看着手中阿坤的干预报告,脑海中回忆起阿坤的身影。阿坤的父母都是外地人,在阿坤小的时候,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很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篮球。进入小学后,阿坤的智商比同龄人要高出不少,平时在班级上他经常和同学进行智力上的比赛,他都是最后的获胜者,这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甚至过于自信了。
阿坤在班级上也比较受欢迎,他比较能言善辩同时身体素质也很好,不论是班级的比赛和测试,他都会遥遥领先于同学,在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他都是榜样。阿坤妈妈也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同时也会和他提及对于未来的想法,对于妈妈来说阿坤将来一定会上北大,这个目标妈妈深信不疑,时时刻刻都会挂在嘴边。
进入初中后,阿坤的班级是重点中学的精英班,同学都是各个学校的前几名。阿坤在平时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来自班长的压力,头一次有同学在学习上超过了他,甚至在他比平时还要努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在他前面。阿坤的妈妈觉得他这个时候还没有尽力,如果不能保持在第一的情况下,他就可能会失去进北大的资格,这是妈妈不能接受的。
阿坤看着班长的成绩,感到心里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些失去了信心,他的内心渐渐被阴暗的想法侵蚀了,他开始在周围的同学之间编造关于班长的谣言,试图干扰班长的学习,但让阿坤失望的是,班长的成绩并未有变化,反而他的专注力受到了影响,成绩开始出现了下降,对于阿坤来说,他是妈妈唯一的希望,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在内心的痛苦中继续前行。
在这些父母的教育下,有的来访者真的会把父母的期望当作标杆,认为他们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逼着自己向他们学习,努力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其实,心目中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很多甚至不值得向其学习!
有些父母总是把心目中的孩子挂在嘴边,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长处。有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甚至都已经为人父母了,其父母还总是习惯性地拿他们与心目中的孩子对比。小时候比学习成绩、比性格,长大后比结婚对象、工资待遇、比房子车子。
所以很多孩子一听到父母说起心目中的孩子的名字,就心烦、生气,甚至冲父母大发脾气。父母很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觉得很委屈,“我只是随口提一句,你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吗?”其实孩子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过往遭受的相关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被激活了,出现了激越状态。那这些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是什么?主要就是父母从小经常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总是批评、贬低、否定孩子。每次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非常压抑、难过,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扭曲的认知。所以,希望父母们一定要对此有所意识,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的意识和能力,请停止这种盲目对比的行为!可能很多父母觉得很冤屈:我们之所以经常提心目中的孩子,不是贬低自己的孩子,只是想激励他们向优秀的人学习,自己能变得更优秀,如果没有对比的话,孩子就自满自大了!这些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采取的方式并不妥当,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的来访者阿钰,她的病情很严重,在白天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但一到晚上睡觉前情绪波动很大,痛哭流涕,甚至哭到晕睡过去。阿钰属于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刘承洛对其进行记忆重组干预时发现,她父母从小经常拿她跟心目中的孩子做对比,要求她向别人学习。
阿钰便努力达到父母的期待,尽量表现得像心目中的孩子那么优秀。但这令她内心非常压抑、迷茫,“我把别人的优点都学了,我都快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现在就是心目中的孩子,可千万不要得意、大意,我们还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理想的父母,是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如果不是的话,孩子很有可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后续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很高!所以,父母若想孩子能够真正成人成才,一定要看清一个人取得成功背后的真正规律,并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第一,父母要先注重培养孩子的逆商和情商。决定孩子能否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逆商,其次是情商,然后才是智商。可很多父母本末倒置,只注重孩子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虽然出了成绩,却没有意识到学习成绩好只是智商的部分体现,更不能代表以后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甚至有可能令孩子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逐渐出现学习障碍,再也努力不下去。另外,在孩子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时,父母要意识到,此时最重要的并非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努力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在学习上具备更强的驱动力,不用父母逼着、管着,就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学习,如果能塑造出高效学习的状态,还有助于孩子成为“学霸”。
第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能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自己在家里却闲下来了就吃喝玩乐,更没有意识学习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的父母如何给孩子一个表率,如何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科学、积极的引导?
所以,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先以身作则,增强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把更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里去,比如学习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科学家庭教育知识,还有多阅读、户外运动、掌握一门有意义的技能等等。比如关于“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这个话题,缺乏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
可能就经常做这样的事,虽然是出于好心,但不断对孩子造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而具备相关科学知识的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他们会尽量减少与心目中的孩子作对比,而是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实在要比,那就跟过去的自己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会及时地自我肯定。
等到孩子慢慢建立真正的自信了,亲子关系也非常融洽了,家长可以先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给予具体的认可,再引导孩子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观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可以如何模仿、学习,最后变成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在孩子希望达到某个目标,但遇到挫折后非常沮丧时。
父母要先给予孩子共情和倾听,让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引导孩子反省遇到挫败的原因,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在这方面优秀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方法和规律值得学习。这可以避免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并快速地走出情绪低谷,不断积极提升,而且不会让孩子产生父母贬低自己的感觉。在孩子实现目标后,他们也不容易自大自满。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才是心目中的父母,才能教出真正心身健康、自信优秀的心目中的孩子。同时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真正的理想父母。希望父母们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才能与孩子共同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