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小雨还在下着,刘承洛看着手里阿茹的干预记录,脑海中回忆起阿茹的身影。阿茹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不在家,她还记得有一天自己在家里觉得害怕,就一个人走到走廊上等着父母回来,走廊上的灯光很暗,她在走廊上越来越冷,还好隔壁的奶奶让她进屋一起等着父母回来。当父母回来的时候,阿茹还记得父母并未留意到这件事情,反而责骂她不应该麻烦别人,这让阿茹感到很失望。
阿茹的性格很好,和同学相处的时候,也会比较好照顾对方的感受。在家里即使阿茹做得很好,也会被父母责骂,慢慢地阿茹面对父母的责骂,心里变得很平静,只是这个时候她觉得心里有一块地方被隐藏起来了。阿茹在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起来晚了,阿茹爸爸就一路拖着她到了学校,一直把她拉到班级的门口才停下来,阿茹并没有流下眼泪,只是整理了一下衣服,也没有看一眼爸爸就直接走进班级了,后来她说起来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爸爸的愤怒。
阿茹进入初中以后,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始喜欢上了手机,她回到家里就会走进自己的房间,把房门关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阿茹的爸爸对她的行为意见很大。自从上网课以后,阿茹在家里可以玩手机的时间更长了,爸爸看着她的神情越来越愤怒,有一天,因为玩手机的事情,阿茹和爸爸争执起来,之前她都不会这样,遇到爸爸的责骂他就会默默地走开,但这次阿茹感到心里属于自己的地方正慢慢地消失,她决定不再逃避,去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
爸爸看到阿茹的反抗,心里感到很惊讶,他有些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狠狠地把手机摔在地上。阿茹看着摔坏的手机,感到自己内心正在崩塌,心里无比的绝望,她转头冲进了卫生间,把门锁好她瘫软在地上大哭起来。
很多来访者之所以出现抑郁症、双相障碍,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有很大关系,最常见的是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对他们造成了很多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很多来访者通过查相关信息、思考,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有的来访者在生病后,仍持续受到来自父母的心理伤害,非常痛苦,病情不断恶化。他们实在受不了了,“父母对我造成了很多心理伤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停下来?”
有的来访者对父母的期待更高一些,他们不但希望父母能减少对自己的心理伤害,还希望父母能变成理想中的父母,跟自己一起打败病魔。说实话,要做到上面这一点,确实不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以下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对来访者们有帮助。如果是来访者的家长看到以下文章的话,那就更好了,希望你们赶紧行动起来,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别继续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了。
首先,来访者们可以初步评估一下父母是否有人格方面的异常。刘承洛在临床中接触过大量青少年来访者的父母,我们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有人格改变,最常见的是偏执型人格改变、自恋型人格改变与强迫型人格改变。他们的同理心、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不足,很难真正与孩子共情,甚至根本不认为自己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从没让他受苦,有时打骂一下,都是为了教育他,这多大点事?”
这里说的“人格改变”,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异常,但又还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地步,纠正的难度比人格障碍小。如果你们觉得父母的性格特征、言谈举止的模式跟人格改变的症状很相似,但又还没有那么严重,那父母就有可能属于相应的人格改变。
简单来说,偏执型人格改变最主要的特点是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偏执固执。
这类父母很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遭受挫折,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从他们的主观角度出发,他们觉得受到了别人的心理伤害,所以内心也积累了大量而强烈的负性情绪,就很容易在生活中发脾气、骂人,经常抱怨社会,还可能经常将负性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无意中将孩子当成“出气筒”。
自恋型人格改变最主要的特点是傲慢自大、自以为是,难以尊重他人。这类父母对自己的能力和社会地位有过高估计,总觉得自己超级牛,所以对待外人非常傲慢、目中无人,对待家人又固执己见,完全不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一味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想法。强迫型人格改变最主要的特点是追求完美、谨小慎微、非常容易焦虑。这类父母对待自己和孩子的要求都很高,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几乎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很容易指责、批评。当然,每个人的人格都有所不同,有的父母可能同时符合上述2种或3种人格异常的特点,但都不太严重。
但有些父母的人格异常非常明显,甚至可能达到了人格障碍的地步,符合人格障碍的3个主要特征: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严重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出社会规范!说实在的,如果家长已经出现了人格障碍,不光是孩子感觉很痛苦,家里的其他人很可能也非常痛苦,夫妻关系往往非常恶劣。这类家长在工作中、社会中,可能很容易招来别人的不满,人缘并不好,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反而觉得是别人的问题。
好,经过初步的评估后,如果来访者发现父母存在明显的人格异常,甚至是人格障碍来访者,那该怎么办?想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最好先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怎么去解决才是更科学、有效的。这跟我们玩游戏时需要研究规则和机制,看看如何利用好自己手头上的装备,才更有可能获得胜利是一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的人格异常、不当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想战胜的大boss,我们得智取。
那么,父母的人格异常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刘承洛在记忆重组诊疗(MRP)临床实践中发现,人格异常的主要根源是遭受了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个体积累了大量的强烈负性情绪,加上单纯的外归因模式,总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缺乏自我反省能力而导致的。这一点在偏执型人格改变和偏执型人格障碍上,尤为明显。
现在这一代青少年的父母大多出生在20世纪70、80年代,90年代初,他们小时候经常被他们的父母打骂,他们心里也很郁闷、痛苦。但当时大部分家庭都是这种教育方式,身边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的境遇都差不多,再加上大人们总是对他们说:“爸妈打你,是为了你们好!”所以,他们虽然遭受了很多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创伤被合理化了。如果他们长大后还在学业、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脱颖而出,他们就很容易认为这是父母当年严厉管教的功劳,真是“不打不成材”。
那当他们有了孩子、教育孩子时,就容易延续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希望通过严厉的打骂促使孩子成才。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发生巨变了。现在主流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倡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前提下给予积极的引导,提倡相对平等、融洽和友爱的家庭氛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很多父母确实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孩子仍遭受打骂教育的话,他们再也无法将此合理化,强烈的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形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当然,这部分父母遭受过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也不是全部都能排解的。他们遭受过的粗暴教育,或者在学业、事业、人际关系中遭受的打击和挫折,还是会对他们造成深远的影响。
有的父母脾气很暴躁,像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愤怒时会有暴力行为,或者不停地辱骂、数落,其实这就是他们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被激活了,爆发出强烈的负性情绪,只是他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另外,很多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没教他们要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他们遇到矛盾与冲突时,总是习惯性地外归因,将责任都推给别人。
也就是说,这些父母其实也是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受害者,他们也遭受了很多来自父母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没能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有些父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他们自己也是个病人,可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甚至双相障碍,他们也频频跟自己的父母发生剧烈冲突。
那这种后天形成的人格异常,父母的性格模式已经几十年了,还有方法可以逆转吗?
理论上,完全逆转难度确实很大,但引导他们恢复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还是可以实现的。刘承洛在临床中就遇到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非常偏执固执、自以为是、态度傲慢、脾气暴躁,有时候我面对他们时也很无奈、很气愤,更加能感受到他们对孩子们带来的病理性记忆。而且他们一开始带孩子来求医时,并不是出于高度的认可和信任,而是因为他们找过很多大医院、大专家了,孩子的病还是没有好转,他们通过了解信息后,才来我们这里试一试。
有的则是孩子和孩子母亲对我们很认可,父亲不得不跟着来,但对我们不屑一顾,对刘承洛的信任度非常低,所以表现得很轻蔑、傲慢。可是,当刘承洛通过记忆重组技术(MRP),找到孩子病症背后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高效化重组,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后,这些家长开始对我们“刮目相看”,信任感骤增。
与此同时我们告诉他们,在刘承洛找到的孩子的病理性记忆中,有很多是他们对孩子造成的病理性记忆事件,而且具体的时间、地点、事情都能说出来,有很多已经过去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了。他们往往非常惊讶甚至震惊!因为有很多事件他们也记得,确实发生过,他们从没想到这些事还储存于孩子的内隐记忆里,更没想过对孩子造成了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不足,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异常、以及如何形成,他们才会若有所思,初步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有的当场就悔恨得流泪了,非常心疼孩子。
当然,有的家长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点自以为是,不愿意真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他们看见过孩子病情最严重的状态,非常恐惧、心痛;他们也看到孩子经过刘承洛的记忆重组干预后,确实好转了,才不得不听从刘承洛的建议,强迫自己尽量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换言之,父母的人格异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恢复一定的同理心与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
那有没有其他办法令父母的人格异常有所缓解呢?也有。但这需要一些条件和时机,还需要来访者们先付出努力,并具备一定的智慧。有的来访者很想让父母接受心理干预,甚至接受精神科治疗,因为他们觉得问题的根源是父母,父母也有病,只要父母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病就解决了。
但现实是,有人格异常的父母因为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几乎不可能去接受干预。而且就算他们寻求治疗了,但精神科药物和一般心理咨询对人格异常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还是没法解决问题。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来访者们最好降低对父母的期待值,别要求他们做出多大的改变,只要他们继续给我们提供抚养和教育资源就可以了。
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不用再依附于父母,具备经济独立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当我们真正实现人格、经济、思想上的独立后,尤其是在事业上还能做出一番成绩,或者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解决一些现实难题的话,父母才会真正地尊重我们,我们在父母面前也会拥有更多话语权。
这时,我们可以跟父母进行深入交流,引导他们意识到过往对自己造成的心理伤害,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方式和人格异常是怎么形成的,并促使他们自我反省。父母才更有可能把我们的话听进去,在意识上发生转变,人格异常得到一定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