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双相障碍?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下)

20220525121723 - 孩子为什么会双相障碍?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下)

阿俊在家里和父母的关系不融洽,而且脾气暴躁和父母经常出现冲突,他出国留学后,之前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在国外的环境里,被激活后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在和寄宿家庭中多次出现了冲突后,无法在国外继续学业导致休学回国。

 

 

 

 

阿俊回国之后,情绪波动还是不稳定,在家里无所事事,日夜颠倒地看小说。还有之前的不良习惯包括对于女朋友的态度,频繁地更换纹身,对于学业并没有放在心上。阿俊妈妈十分焦急,看着阿俊的行为表现,如果再不进行心理干预,就很可能会出现扭曲的认知和人格障碍,就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上预约了面诊时间,带着阿俊来到了北京。

 

 

费了很大一番波折之后,阿俊终于愿意接受干预,并与刘承洛建立了信任关系。在前半段的心理干预中,刘承洛处理了他讨厌父母、跟父母在一起就感到烦躁的问题。重组了相关病理性记忆后,他说对妈妈的抵触情绪降低了70%到80%,面对爸爸的感觉也好了一些。他的情绪进一步恢复平稳,自我反省能力有所增强。

 

刘承洛处理了他缺乏积极向上、缺乏行动力的心态。这背后有较多来自校园的病理性记忆,以及随着产生的错误认知。重组了这些病理性记忆后,阿俊觉得动力的感觉有所提升,对以后努力学习有了更多的期待。当然,即使以上问题有了较大的缓解,阿俊也远未达到心身健康的程度。而且,阿俊爸爸一直未能前来参与心理干预,他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不及妻子,父子俩还是容易发生矛盾。

 

刘承洛认为他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符合成瘾的特征。心理干预进行到这个阶段时,两人因为纹身的事又吵了起来。从临床心理干预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很可能有病理性记忆,导致他对纹身的热爱带有不理性的成分。而且,光靠认知干预很难说服他,最好应该予以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然后他再做出更理性的决定。

 

可是,阿俊当时有点抵触。他说纹身早就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而是艺术、潮流、个性的表达,国内外很多名人、成功而出色的人士也有纹身,别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那为什么我喜欢纹身就偏偏不行呢?这不是很过分吗!”刘承洛先安抚了下他的情绪,认可他说的话,父母的观念确实比较传统、守旧,而纹身的确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多人能接受的亚文化。

 

但刘承洛说:“虽然我理解你,但你的父母现在没法理解你想纹身。你们之间如果不断因此而发生冲突,你的情绪可能会剧烈波动,那你这心理干预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刘承洛建议你针对纹身这件事接受深度潜意识,看看背后是不是有一些病理性记忆。如果有,刘承洛把它们重组之后,你还是想纹身,那这是你个人的选择,也是更理性的选择。而且,如果找到了相关原因,刘承洛再去告诉你爸妈,他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你了,甚至可能同意了,你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少很多”。

 

阿俊很快就明白了,他同意针对迷恋纹身的问题进行处理。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找到了一个情绪病理性记忆。阿俊大约在14岁时迷上了听说唱音乐,当时非常喜欢美国说唱歌手。这个明星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非常喜欢纹身,他的额头、脸颊、手臂、几乎每一根手指头上都是纹身。阿俊说,他特别、特别崇拜这个歌手,认为他的音乐非常有节奏感和情调,还觉得他的纹身很有味道、很酷。

 

“我在房间里听着他的音乐,非常开心、兴奋!我觉得,如果我身上也纹他那样的纹身,那我也会得到这种情调和感觉!”,在深度潜意识下,阿俊对这位歌手的纹身画面印象特别深,一看到就感觉兴奋。可想而知,阿俊对这位歌手的崇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而且经常看这位歌手的照片、演唱会视频和MV,歌手的纹身画面反复、多次地与阿俊放松、开心、兴奋的感觉产生了连接。刘承洛认为,这是阿俊迷恋纹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针对这个病理性记忆进行了重组,引导他想活出个性、表达独特的风格这是可以的,但不能因为单纯喜欢这个歌手,就过度模仿其纹身的行为。就算想纹身,也最好等到成年了、有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了再理性考虑。这次深度潜意识结束约5天后,阿俊说:“这次潜意识前,我对纹身的渴望程度达到了100分,满分。现在大概降到了50到60分吧,还是有喜欢的感觉,但少了很多。”而且他承认之前自己是有点上瘾了,不够理智。

 

阿俊还有点得意地说,这次做完潜意识后,他跟妈妈发过一次脾气,说话的声音一下子高了上去,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他还说,以前爸爸给他打电话,他根本不想愿意接。现在不但接了,当爸爸一如既往地跟自己讲大道理的时候,他竟然没跟老爸吵起来。“换了以前啊,我听着就烦,然后跟他对骂。诶?!可我现在内心很平静!”刘承洛也很高兴,马上给他及时的、具体的肯定:“可以啊!可以看出来,你的情绪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了!按照大众的说法,你以前是情绪的奴隶,现在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了!”阿俊也很高兴,他能感受自己积极的改变。

 

虽然阿俊对父母的抵触情绪轻多了,但心里还是有点愤懑。这种情绪和想法在青少年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一开始不愿配合心理干预的孩子;又或者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心理、行为问题的来源的那些孩子。而且,有时刘承洛在处理其它问题的病理性记忆时,父母对他们造成的更多病理性记忆也浮现了,但刘承洛还来不及重组,这些孩子也会反应剧烈,把矛头指向父母过去的过错。

 

面对这样的质问,刘承洛不能逃避,更不能含糊其辞,只能理性、客观地向其分析现实。刘承洛告诉阿俊,父母过去是对他造成了很多伤害,但他们出发点是爱,只不过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无知愚昧而导致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经过前期创伤重组后,阿俊对父母爱他这个事实是认可的。

 

所以你现在不要总想着爸妈给你造成创伤了,就让他们去改变、接受干预,这是不现实的。相反,是你现在有机会接受心理干预了,就要抓住机会快速解决你的问题,回到学习的轨道上。等你真正长大了,独立了,表现优秀了,那时候你再去说爸妈、指出他们的错误,尤其是爸爸的,他才能听得进去。否则,你总是埋怨父母,一味寄望于父母改变,那最后耽误的是你自己。他不作声。刘承洛又向他保证,会尽最大的能力,让他妈妈做出更多改变,然后由妈妈带动爸爸开始改变。“而且,刘承洛做这个工作比你来做有效得多。只要你表现越好,好得越快,你爸妈就越认可刘承洛,我说的话他们就越容易接受!”阿俊心里明白我说得有道理,怨气也消解了很多,还说回家不久后又要出国留学了,他要珍惜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

 

 

刘承洛对阿俊进行最后一次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时,阿俊提出还是想继续提升一下情绪控制能力。他意识到自己的抗压能力较差,“总是会因为抗压能力弱而情绪失控,歇斯底里,不能很好处理问题”。从深度潜意识中浮现的病理性记忆来看,其实阿俊“抗压能力弱”和“情绪容易失控”两者虽有一定联系,但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病理性记忆是阿俊在国外留学时的孤独、压力和苦闷。他说,在国内的时候家里很大,环境也好。但到加拿大后,居住环境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当时的住处是个大家庭,他分到了一个阁楼的小房间,隔音不好。其他房间住着房东的儿子们,还有别的留学生,环境很嘈杂。阿俊觉得非常烦躁,从小到大都没遇到过这种环境。在学校上课时,他也觉得很苦闷。留学机构本来告诉他学校里有很多华人学生,可以做伴,结果他去了的时候只有他一个,后面才又来了一个。他听课听不进去,情绪很糟糕。后来跟房东发生冲突,被轰了出去。

 

 

第二个病理性记忆与情绪容易失控的关联较大。4岁时,阿俊爸妈经常吵架。一次,阿俊看到爸爸打了妈妈,爷爷奶奶上前拦着,姐姐也在哭。但爸爸打得很厉害,爷爷奶奶几乎拦不住。阿俊感到非常恐惧,很害怕爸爸把火发到自己身上。他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爸爸就是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人,而且,爸爸发火是因为这样很解气,这是让他放松的方式。虽然这会让身边的人伤心,但家人是不会真正离开自己的。”其实很多“窝里横”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外礼貌、隐忍,可回到家就很容易大发脾气,因为他们知道“家人不会离开自己”,便一再挑战家人的底线。

 

第三个病理性记忆发生在阿俊小学5年级。当时姐姐阿娟读初二,有一次姐姐和爸爸吵架,爸爸拿着铁棍子打姐姐,竟然把铁棍都打断了。妈妈去拦,可爸爸把妈妈的头打破了。妈妈上医院去了,那天晚上阿俊被吓着了,一晚上没睡着。他躲在自己房间里不敢出去,也不敢出声,连厕所都不敢上,害怕爸爸把火发到自己身上去。当时刘承洛对阿娟实施心理干预时,这个创伤事件在阿娟的内隐记忆里没有呈现出来,倒是在弟弟阿俊这里发现了。而且,阿俊觉得,爸爸之所以敢这样打姐姐和妈妈,是因为她们是女性。“当时我没有能力做什么,但长大后,我要保护女孩子”。从上述病理性记忆可看出,阿俊爸爸当年的教育方式实在粗暴、愚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暴力!

 

刘承洛跟妈妈沟通时,她叹了一口气。她说阿俊爸爸小时候家里非常贫苦,甚至上街乞讨过。后来他白手起家,创业压力非常大,所以取得事业成功之后也越来越偏执、自以为是。她能理解丈夫当年的教育方式,但她也承诺,一定会继续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引导他做出更多的积极改变。

 

这次深度潜意识后,阿俊的爸爸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父子俩前所未有地聊了4个小时。阿俊爸爸说:“儿子,爸爸有时候思想有些迟钝了”。从阿俊爸爸的角度看来,这可能是一种委婉的道歉。阿俊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阿俊说,他对爸爸开始有感恩的感觉了。对于纹身,他说为了父母,暂时不纹了。

 

 

这时,阿俊已经接受心理干预约2个月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有很大的改善,而且离再次出国留学的时间不远了,他迫切希望中止心理干预,预留时间先与好友见见面,然后准备出国。

但阿俊妈妈和刘承洛都清楚,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深入处理。还有,他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状态也还没调整,也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技巧;

 

而且,阿俊与父母的关系虽然好了很多,但其感恩的心态还是很弱,后续的亲子沟通还是容易有障碍,并引发矛盾。其父母对其造成的病理性记忆应该还有很多,但未能浮现并处理。

 

另外,阿俊当时的抗压力还是比较低,虽然重组了一些关于抗压能力弱的病理性记忆,但真正的提升、更深入的引导还来不及进行。阿俊妈妈很焦虑,问刘承洛对策。刘承洛提供了两种方案供阿俊妈妈思考:第一种是继续进行心理干预,直到达到治疗目的为止。这个方案的利处是能继续改善他的问题,并严格执行了当初他和阿俊妈妈的承诺,坚持了底线。但是这肯定会引起他的情绪波动,然后刘承洛还要花较多的时间引导他愿意继续接受心理干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原定的出国留学计划可能就泡汤了,只能推到下一年。阿俊可能会把这个责任推到阿俊妈妈身上。

 

第二种方案是允许他中止现在的心理干预,先回家。利处是他觉得父母理解、尊重他了,当然会感到高兴。但是父母再次打破了原定的约定和底线,这可能会令阿俊认为父母还是容易心软,后续他可能还会违反更多的约定,不尊重父母的底线。而且,现在这种状态去留学,后续很可能还是会遇到较大困难,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有可能难以坚持学业。

 

阿俊妈妈和刘承洛形成共识,先带阿俊回家待一段时间,密切观察,设立一些具体条件和底线,如果他答应了又做不到,那必要时就要强制回来继续接受心理干预。我认为这个方案也可行,并进一步引导父母设立的底线要尽量明确、具有可行性。阿俊妈妈确实制定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行为规范,从作息、学习、饮食到出去玩,事无巨细都涉及到了。阿俊与妈妈沟通这些规范的时候,有过抵触情绪,但很快就恢复了理性,对于绝大部分要求都答应了。

 

 

其实刘承洛当时心里很是担忧。阿俊非常聪明,他知道必须答应妈妈的要求才有可能回家。但他内心到底是否真的想严格执行?令人担忧。而且,从心理干预过程中可看出,阿俊父母对儿子真的比较溺爱。即使阿俊没有做到这些要求,他们真的会下狠心把孩子强制回来吗?这也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最后,刘承洛再次叮嘱阿俊妈妈一定要继续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尤其是督促丈夫也要加强改变,懂得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方式。阿俊现在对父母的态度有所好转,那他们也必须给他积极的情感回馈,强化他的感恩之心。回去第三天,阿俊妈妈发来微信反馈情况。

 

阿俊回家后总体情绪很好,和大家沟通顺畅,中间有一次想和妈妈发火,但他及时调整,“能看出他在努力控制”。但他又找了个新女友,上进心仍然不足,而且没有人陪伴的话就难以沉下心来干好自己的事,自处能力不足。不久,阿俊去加拿大留学了。在上飞机前他有点焦虑,还用开玩笑的语气说不想出去了。到了加拿大后有点情绪崩溃了,妈妈努力安抚,他才愿意坚持上学。

 

可是,后来学校认为他在校表现不积极,不爱参加活动,提出他需要接受心理评估,阿俊便再一次回国了。阿俊妈妈此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儿子很可能无法坚持国外的学业了。再次回到国内后,阿俊与家人的亲子关系有所缓和,父母都非常注意和他的交流方式,尽量做到理解和尊重。他考虑问题也较之前成熟些,理智时会分析女友不适合自己;但见到女友后理性又消失了,几乎什么都以女友的需求为先。而且,积极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力还是很弱。

 

妈妈还和姐姐阿娟探讨过弟弟的问题。阿娟说:“他的感情线没有处理干净,精神没有寄托点,大脑一放空就想到学习的条件反射还没有建立,所以会出现上述很典型的症状。”说实话,阿娟对弟弟的分析让我都感到有点惊讶,她几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弟弟目前最大的问题。阿娟就诊时的问题和症状比弟弟阿俊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她后来非常配合心理干预,康复速度很快。如今看到她一直积极求学,心智越来越成熟,刘承洛十分欣慰。

 

再后来,据阿俊妈妈反馈,阿俊第二次留学失败后,他心里面可能也意识到出国留学这条路断了,他只能面对现实。在这个过程中,阿俊遇到了很多困难,妈妈做了大量的沟通、引导工作。阿俊跟家人的关系明显改善,尤其是跟妈妈比较亲密,也进一步变得更加理性、成熟,阿俊妈妈也一再向刘承洛表示感激。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