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发现青少年来访者的病理性记忆,往往是在学校的同学关系矛盾和校园欺凌中产生的。青少年来访者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处理这些复杂情况的能力上尚存不足。家长往往会埋怨孩子没有及时地告诉家长事情的经过,同时也对孩子隐瞒的原因疑惑不解。
这种情况未能及时告诉家长,而导致孩子独自面对病理性记忆带来的认知扭曲和痛苦。之前在中心进行干预的来访者阿琳就是这样的情况,小时候在母亲无意中的处理方式中产生了病理性记忆,阿琳在以后的校园欺凌的时候没有及时处理,而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无法进行学业导致休学。
阿琳父母得知后非常震惊:“这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语气里带有对孩子的埋怨。而根据深度潜意识下记忆重组(MRP)的经验,刘承洛告诉父母,这很可能是因为阿琳在3岁之前就遭受过来自于父母的心理创伤,导致孩子对父母关闭了心门。
得知真相后的阿琳母亲,后悔得眼泪直流。母亲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当时这个在她看来微不足道的事件,竟然对女儿造成了心理创伤,令女儿对自己心生抵触。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阿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肯定不仅仅源于这个火车上的事件。他们平时对女儿的教育和沟通方式也比较粗暴、直接,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
反过来说,即使那次在火车上,母亲对女儿造成了伤害;但在后续相处中,其父母更多的是和颜悦色,懂得理解、尊重和共情孩子。那么,该病理性记忆会逐渐得到修复,孩子仍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可惜,阿琳父母并没有这个意识。
刘承洛临床上接诊过大量遇到难题但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甚至排斥父母的青少年患者,通过总结,刘承洛发现这背后主要以下原因:
父母长期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经常对孩子怒声斥责,甚至打骂,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拒绝与父母深入交流;有的孩子一开始向父母倾诉过、求助过,但并未得到父母的共情、重视,父母更没有积极有效地去处理。
很多父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让孩子要包容、大度,同学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等等。有些父母则采取忽视,或者互相推诿,“你找爸爸/妈妈说去”,结果孩子无论从哪一方都得不到援助。有些父母甚至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你被人欺负,还有脸回来说,丢不丢脸?你怎么不会打回去!”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往以下方向发展:
孩子可能真的打回去了,从此可能由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成为同学中的“小霸王”;孩子打回去了但没成功,反而被对方打了,这又会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创伤,孩子只好忍着,埋下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孩子不敢打回去,也不敢告诉父母,从此面对欺凌总是忍气吞声,而且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