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玲的抑郁症状不仅影响了她的学习状态,导致她出现了学业障碍,而且还出现了情绪问题,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在家里也和父亲起了争执。阿玲妈妈在她无法进行学业休学之后,带着她到了各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的双相障碍结果让阿玲妈妈感到崩溃,同时医院针对阿玲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不佳。阿玲妈妈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的官网上预约了面诊时间,带着阿玲来到了北京。
在到北京进行面诊后,针对阿玲的拖延,情绪障碍和对于男性的厌恶问题,进行了精准有针对性的潜意识记忆重组。这个阶段阿玲对记忆重组的配合度相当高,这也是阿玲妈妈对于我们高度信任的结果。这一阶段记忆重组干预后,阿玲对于男性的厌恶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减低,情绪和行为问题完全消失,阿玲和妈妈对于这样的结果超出了她们的预期,也让我感到欣慰。
因家里有事需处理,阿玲和妈妈暂停了心理干预回家了。但大概1周后,妈妈心急火燎地向刘承洛求助,称阿玲回家后情绪非常激动,还把自己关在房间拒绝与父母交流!原来,阿玲回家后本来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还努力尝试恢复了一些课外兴趣课。一天,爸爸送阿玲去学钢琴,看着她走进老师家之后,爸爸就离开去上班。
但阿玲回到家后,情绪非常激动,对妈妈说那位男钢琴老师想要轻薄自己,还强吻了她!阿玲妈妈一听,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些误会啊?”言下之意,可能是指老师只是教钢琴的时候凑得太近了,而不是有意非礼。结果阿玲一下子情绪大爆发了,她非常愤怒,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父母交流。阿玲妈妈束手无策,紧急联系我询问意见。
孩子说自己被欺负了,她不能总不在意,总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我一听,马上指出阿玲妈妈当时的回应不妥!刘承洛建议她一定要先与孩子共情,理解阿玲的愤怒、屈辱,而且一定要防止孩子发生意外。等阿玲的情绪恢复平静后,再详细问她当时的情况,还要找老师问个清楚。如果确有其事,无论是要求老师赔礼道歉、还是其它方式,一定要为女儿讨回公道!但暂时不宜将事情扩大化。阿玲妈妈按照我的建议去处理,阿玲的情绪很快恢复了正常,成功度过了这一次危机。
其实,这件事当时激活了阿玲两方面的病理性记忆。一方面是以往男性对她造成伤害,本来才重组了部分病理性记忆,效果还来不及完全沉淀,结果旧伤未好又添新痛。另一方面,是妈妈对于这次事件的回应激活了之前她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妈妈漫不经心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给她带来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幸好,阿玲妈妈及时在刘承洛的指导下学会了跟孩子沟通的步骤(共情、倾听、积极引导),那一次事件最后并没有阿玲造成太大的病理性记忆。
半个月后,阿玲再次回来继续接受心理干预。这一次看到她,她明显更加自信、开朗了。阿玲见到刘承洛时很高兴,一股脑地诉说烦心事。阿玲说了被钢琴老师非礼的经历,还提到妈妈总是不相信自己,遇到矛盾爱妥协,她很反感。她还说,经过此事之后,她对异性的排斥没有完全消失。“即使有男生喜欢我,我其实对他也有好感,但还是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推开他、远离他”。
两人决定,针对“排斥异性”这个问题再一次进行深度潜意识下记忆重组,寻找更多背后的心理根源并予以重组。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找到了多个病理性记忆事件,在阿玲4、5岁时。那时她父母吵架吵得很凶,甚至大打出手,持刀相向。有一次,两人又因为爸爸打牌的事吵了起来,阿玲妈妈不断地翻旧账,说很难听的话,还将饮料泼在阿玲爸爸的脸上。
阿玲全程目睹了父母的争吵,她既恐惧又不解:“他们总是吵架,他们的感情是假的吗?既然这么痛苦,他们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明显,父母总是互相争吵、贬低,这对她造成了多重性的病理性记忆,令她对婚姻产生了怀疑。另外一个相关病理性记忆是在阿玲上初中时。当时阿玲成绩很好,而且长得好看,邻居到她家串门,总会当着妈妈的面夸她。但妈妈总是说“好看啥啊,她长得胖”、“以后肯定没人要”!其实母亲肯定不是说真的,哪个家长会真的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她只是故意表达客气、谦虚罢了。
这是很多中国家长都会犯的错误——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孩子时刻意谦虚,甚至故意说孩子不好。家长以为这是礼节,但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尤其是如果孩子本来就遭受过多重性的病理性记忆,性格比较敏感、自卑时。当时阿玲就把这些话当真了,她更加自卑了,并形成错误认知:“反正没人要,我也不去找对象”。
以上相关的病理性记忆得到重组后,阿玲说她对异性的恐惧、恶心基本消失了。当时她还满脸憧憬地表示,以后会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找到一个同样优秀的男生谈对象,合适时会考虑结婚。按照原来的疗程方案,阿玲剩下的深度心理干预时间并不多了。她和母亲都希望最后重组母女俩的亲子关系。
考虑到当时阿玲爸爸没有来参加家庭心理干预,阿玲回家后的康复陪护和引导基本靠妈妈了。我们也认为改善两人的关系十分有必要。阿玲当时说自己抵触妈妈,尤其是情绪不好时,感觉大脑不受控制,因此也容易对妈妈大发脾气。
刘承洛重组亲子关系的心理干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阿玲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她造成过大量的病理性记忆。这一次,刘承洛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MRP)找到了更多母亲带来的病理性记忆事件。
在阿玲7、8岁时,她与同学出去玩,跟妈妈约好在下午5点前回家。但她玩得太开心了,一下子忘了时间,到家已经5点30分了。妈妈非常生气,指着阿玲的鼻子破口大骂。阿玲也很生气,躲进房间里不愿见妈妈,但妈妈还是不依不饶,在房间门口又骂了很久。阿玲说:“我当时恨死她了!”另一个病理性记忆则是妈妈对她的忽视。阿玲在深度潜意识下忆起,她小时候只要生病了,妈妈就经常将她丢给爸爸,而爸爸又总是沉迷打牌,对她置之不理。有一次阿玲发着高烧,但父母刚吵完架,谁都不愿意理谁,也不愿意带孩子上医院去,阿玲就这样被晾着。她非常委屈、害怕、孤独:“我都生病了,爸妈还都不理我,根本没有人愿意管我”。
到了阿玲12岁时,还发生了一件较大的病理性记忆创伤事件。她跟妈妈参加公司聚会,妈妈一直忙着应酬,顾不上跟她说话,阿玲害怕得哭了起来。妈妈觉得女儿给自己丢脸了,非常生气,聚会结束后把她拉到大街上使劲扇她耳光,过往的路人都看着她们。阿玲非常害怕、羞辱,只想赶紧回家,她一边哭一边不断哀求“妈妈,我错了”,但妈妈还是继续打。自从这件事后,阿玲对妈妈既有恐惧,也有愤怒,母女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阿玲上初中后,她觉得只要妈妈生气了就将自己推出去,根本不关心她,“我很绝望,觉得自己就像个小丑一样”。如果深究起来,我们认为阿玲的精神心理问题从初中就有苗头了,可惜父母和她当时都缺乏意识。即使阿玲上大学了,妈妈的教育方式还是没有改变,继续对其造成病理性记忆。大一寒假时,阿玲想去一家公司实习,早上8点就要出门。可妈妈认为太远了,强迫阿玲放弃实习,还让她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给家人做早餐。这时阿玲已经长大,虽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但内心愤怒无比,对妈妈的负性情绪也不断强化。这是她患病之后,在家向妈妈发脾气、摔东西、骂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将以上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了重组之后,阿玲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迎来了结束。当时我们认为阿玲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尤其是她与父亲的亲子关系来不及重组,这是最大的隐患。
原定的心理干预时间已经用完,她和母亲都觉得效果已经很好了,迫切想回家,心理干预就此终止。令人欣慰的是,由于父母的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再加上阿玲自身的努力调整,她回去后并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情况,亲子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她的情绪一直平稳,即使偶尔向父母发发牢骚、吐吐槽,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当时刘承洛并没有利用深度潜意识下场景重建技(SRS)专门为其塑造高效学习状态,但重组了大量病理性记忆后,她的学习障碍都消失了,她很快顺利复学。
最近得知阿玲正在积极准备参加一家公司的实习,刘承洛通过微信给她提了些建议。阿玲妈妈还跟刘承洛反馈,女儿每次遇到困惑,或遭遇不如意时,“她说,脑海中就会浮现刘承洛的样子,还说刘承洛是她的守护神,给她力量!”。刘承洛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如今真的是脱胎换骨,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处理超出了很多同龄人。刘承洛再看看她发来的近照,光彩照人,精神奕奕,简直是个大美女,跟之前相比像换了个人似的!阿玲为自己的康复感到幸运,我们也十分高兴!衷心祝愿她能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发挥所长,将患病经历转化为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