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双相障碍的孩子道歉,家长要如何掌握技巧

20220516200726 1024x682 - 跟双相障碍的孩子道歉,家长要如何掌握技巧

青少年来访者在学校中遭受了同学的欺负和孤立的时候,家长的忽视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为严重的创伤。家长对于学业上的重视会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激活之前隐藏在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造成了对家长的敌视和对学业失去了原先的动力。

 

 

 

这个时候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了行为问题和学业障碍的时候,家庭中有没能够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的关系被孤立,心里的痛苦无法宣泄出去,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自残的现象。家长没有及时的修复和孩子之前的关系,也没有采取科学的心理干预方式,让孩子的情况更为严重直到无法继续学业。

 

 

刘承洛还多次提及,如果父母意识到自己确实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应向孩子真诚地道歉,这有助于缓和亲子关系。刘承洛一再强调,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来访者遭受过多重性的病理性记忆,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往往是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所以,如果想孩子的病情恢复得更好、更快,预防复发,父母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非常重要。

 

但不少家长反馈:“我们道歉了,但孩子不接受啊!”就像阿林,他的父母曾通过微信向儿子道歉,结果儿子冷冷地说:“太晚了,我不需要了,你们伤害不了我了。”幸好阿林的父母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入,道歉被拒后仍一直努力改变和付出。但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他们会惊讶、失望、有挫败感,“怎么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还有,有的孩子面对父母道歉时不仅是冷漠,还会翻旧账,指责、挖苦父母,大发脾气。很多父母气不打一处来,“我都向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结果双方不欢而散,或者又大吵一场。不是说道歉有用吗,为什么还会这样?不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道歉也是讲究方法和时机的,而且如果父母多年来对孩子造成了多重性的病理性记忆,是不可能通过一次道歉就解决问题的。刘承洛就来谈谈如何“科学道歉”,孩子更容易接受;以及家长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去道歉,持续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第一,道歉前先分析孩子病情,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将才不打无准备之仗,跟孩子道歉也一样。毫无准备地过去说一句“对不起”,这很容易撞在枪口上。父母在向孩子道歉之前,一定要先分析孩子患病的过程和原因,对孩子的心理活动有所了解。

 

比如孩子的心理正处于什么状态?病情是怎么形成的?在家庭、校园和接触互联网时,有没有遭受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具体可能有哪些?只有对孩子患病的经过和病情有较清晰的脉络,父母才能够明白孩子此时此刻的痛苦和无助。在后续道歉时,才更有可能与孩子共情,说到孩子最脆弱、最需要理解的心理痛点,也就是所谓的“心坎上”。而且,孩子在患病后,往往会出现偏执型人格改变,表现为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像刺猬一样,浑身都是刺。父母若不了解孩子内心敏感的点在哪里,可能在道歉时不小心踩雷了,孩子瞬间情绪爆发,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

 

第二,父母道歉的话语不要过于简单,应该详细地说出自己当初错在哪里,然后与孩子共情,说出对孩子造成了哪些伤害,孩子有哪些痛苦的感受。很多人把道歉理解得过于简单,“对不起”“我错了”“我希望你原谅我”。比如,恋爱中的很多男性同胞可能也有这样的感受:我明明跟女友道歉了,但为什么她们还是那么生气?

 

往往就是因为道歉太简单了,给人一种敷衍了事、勉为其难、只想尽快摆平这件事,而不是真正认错的感觉。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缺乏诚意。尤其是刘承洛这一代父母里很多人仍有传统的、权威式的家长观念,觉得跟孩子道歉很难为情,语气和表情非常生硬,甚至有一种不情愿的感觉。他们自己觉得我愿意道歉已经做出很大努力了,但可能孩子觉得这种道歉还不如没有。

 

所以,道歉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谦卑,表达方式一定要到位,既反省自己的不足,也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可以尝试“孩子,我现在能初步理解你为什么对我那么生气,肯定是我以前的一些行为对你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