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儿子休学,如何帮他走出困境复学(上)

20220615204551 - 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儿子休学,如何帮他走出困境复学(上)

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在初中时期,由于学业和社交的压力得不到很好地引导,往往出现心理障碍,之前一位来访者的妈妈在孩子出现抑郁后,在网上不断搜索资料,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看到了刘承洛的文章,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家庭之间的融洽关系。

 

当孩子在当地的医院机构被精神专家判断为双相障碍后,她通过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来到北京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坚持学习和自我反省,积极配合心理干预的进行。通过记忆重组的干预,孩子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的负面认知和情绪问题都消失了.通过场景重建技术(SRS)的干预,孩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改变,对人生的目标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下文中的青少年来访者是一名高中生,在后期孩子被权威的精神专家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时,作为医务人员的她也难以避免感到极度焦虑、恐惧、难以置信。幸好,她虽然心里一直疑惑、恐惧,但通过官网预约面诊,来到北京进行心理干预,坚持学习,对双相障碍有更清晰、理性的了解后,她与老公一起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这名来访者与父母的关系日趋亲密。最终,在进行心理干预下,来访者实现了提前减药、停药,服药时间共不到9个月。曾经历了两次休学的孩子也顺利回归校园,对自己和人生都降低了要求,不再自我施压。

 

这名母亲十分感慨,在她眼中,孩子之所以能顺利康复,最重要的因素是进行了记忆重组干预,同时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改善,这是一段“孩子与家长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家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我在卫生部门工作,老公是国家公务员,家里就只有一个独生子。因我与老公工作繁忙,孩子2岁之前主要是爷爷、奶奶带的。老公当时在离家很远的乡镇工作,两周才回来一次。我白天上班,晚上才有时间陪陪孩子。不过,我很喜欢看书,所以从儿子2岁起,我就为他定了好几种杂志,每天陪着儿子看。因此儿子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比同龄的孩子看起来更懂事、成熟。

 

在儿子快3岁时,他的爷爷突然被检查出肝癌晚期,治疗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了。我一直不知道这件事情有没有对儿子造成心理创伤,因为儿子幼年时期与爷爷的关系最好了。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后,老公便从乡镇调回了县城工作,终于离家近一些了。但他每天的应酬很多,基本都得早出晚归,缺乏时间陪伴孩子。

 

儿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显得特别懂事,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又哭又闹,没有不情愿与不适应,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中。大概上了一周后,他还主动跟老师申请要当班长。从那以后,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儿子的表现都很好,一直担任班长,学习上从不用让我操心,每天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完成作业。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特别拔尖,但也能在年级前10名左右。我心里其实挺满足的,一直以儿子为荣。

 

那几年,我们县城很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去武汉读初中,参加一些很好的学校的自主招生。我的弟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就住在武汉,孩子在小学寒暑假时会去舅舅家玩。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接触过大城市的环境,又经常听舅舅说城里的学校如何好、哪个高中的学生考清华、北大最多,他也慢慢对这些优秀的中学产生了向往。而老公考虑到我们县城的教育资源比较差,也很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送孩子到武汉读书。

 

但我个人是不太愿意让儿子到武汉读书的,一是离家太远了,二是我没办法陪在他的身边,三是我觉得在县城里读中学也挺好的,不一定要到那么顶尖的学校去。不过,少数服从多数,我没法说服老公和儿子,只好让儿子尝试报考武汉最好的初中。我心里侥幸地想:说不定考不上呢!

 

没想到,儿子居然考上了!我只好安慰自己,孩子那么懂事,独立能力也很强,应该可以适应的。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从小县城到大省会的跨越还是有些太大了,而且初中就要住校,离家几百公里。

 

儿子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很不适应,但他一直没有告诉我们。只是我们每周去看他的时候,能感觉到孩子在学校很不开心。但我们问他,他又不愿意说。我便想着,可能再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儿子是不是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但儿子说不是,是别的问题。我一下子就纳闷了,他只是一个初中生,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之外,还能有啥别的问题?

 

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当时确实疏忽大意了。我以为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严重忽视了孩子在学校也会遇到的其它问题,比如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人际交往等等。初一结束的时候,儿子长胖了20斤,我们便给他报了篮球班,他本身也很喜欢这项运动。暑假里,他经常打球,情绪和状态慢慢有所好转。

 

初二开学以后,他的学习劲头迸发出来了,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考到了班级前10名,在年级排名中上游,其实我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那是全省最好的初中,里面个个都是尖子生啊。但儿子自己很不满足,他说他与第一名的同学相比,相差了50多分,单单英语这一科就差了30多分。因为儿子的小学英语教材对比省会城市的落后了很多,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比他高一大截,我也从来没有意识让孩子上补习班。

 

儿子的心里便非常不平衡,经常说“我小学6年白学了,啥都没学到!”。他还说要冲到班级第一名,冲刺年级20名,我觉得不太可能,那都已经能考清华、北大这些顶尖院校了。我对儿子的实际能力还是心里有数的,这个目标不太现实。我当时就意识到,儿子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心态不够端正。我便引导他:“我们县城与省会的教育资源肯定是有差距,要在短时间内要追上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要慢慢积累。”

 

没想到儿子根本听不进去,还抱怨我:“我小学6年啥都没学到,是你把我浪费了”,大概是怪我没有更早地让他上更好的学校。我当时很吃惊,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严肃地跟他说:“你不能这么说,你的小学怎么就是白上了呢?那那些山区的孩子可能还上不来学了呢,难道他们的一生也浪费了吗!”总之,那时候我无论怎么说他都接受不了。他总说小时候他的那些优秀算啥呢,他的同学那才叫真正的厉害。

 

其实,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对他的学习也管得很少。但孩子这种争强好胜的心态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也不太说得清楚。总之,儿子仍然更加努力去学。初二上学期的第一个月,儿子的成绩仍然保持着,每天努力学习,偶尔打打篮球,劳逸结合。

 

 

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在一次打球中骨折了,因为当时他体重较大,约180斤,所以伤得很重,足踝关节有两处受伤。经多家医院诊断认为必须手术,最好休学治病。儿子其实是不愿意休学的,成绩才刚有起色,他非常担心落下学业。但骨折实在很严重,我坚决让儿子休学,身体比一切都重要。儿子也只好接受。

 

休学后,孩子的情绪就有一点问题了,容易烦躁,时好时坏。休学了一学期后,伤势基本恢复了。儿子想回到原来的班级上学,但学校拒绝,认为这会跟不上学业,最后让孩子插到了初一下学期。也就是说,孩子又读了一次初一下学期,原来的同班同学一下子成了他的师兄师姐。儿子非常郁闷,已经学会的内容再学一遍,他觉得很厌倦,也接受不了自己比原来的同学低了一级。

 

复学后一周,儿子提出要减肥,说自己太胖了,别人摔跤没事,而他摔跤就骨折了,总是抱怨休学这件事。而且还总是打电话跟我说他失眠,吃不下饭,每天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我问,你都想啥了呢?他说,他小学的时候对自己期望很高,希望考很好的大学。但到了初中以后,觉得这个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身边的同学们都太优秀了,有些人小学就已经出过国,还考托福,对比起自己,这差距实在太大了,一想到这些他内心就非常难受。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

 

 

我感觉儿子又不对劲了,但老公总说儿子只是需要一段适应期,让我不要多想。我还是放心不下,请假去看儿子。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立刻傻眼了,才一周多没见,孩子消廋了很多,双目无神,疲惫无力,整个人非常憔悴。我本来就是医务人员,对精神心理问题有一定的意识。我觉得孩子的心理不对劲了,那时就冒出个想法,要带儿子去医院做心理测评。

 

随后,我把孩子接到宾馆,他连饭都没吃就开始写作业,什么都不愿意说。我耐心地在旁边开导孩子。慢慢地,孩子终于开口。他开始抱怨老师,说这个班级的老师没有以前的好,由于自己是插班生,同学也不愿意与他交往,无法融入集体。

 

其实这都是孩子在释放情绪,我就默默听着。但老公非常恼火,冲儿子骂了几句。这下糟了,儿子也发火了,把作业本摔在地上。我看情况不妙,赶紧阻止老公。孩子也悻悻地去睡了。

我后来向老师了解情况,发现儿子的抱怨其实大多只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他的班主任其实很关心他,知道孩子休学过,还专门给儿子挑了一位成绩好、性格好的同桌。同学们也很关心儿子,愿意跟他交流。反而是儿子总是拒绝别人的善意,不愿意与同学们相处。

 

我想,这很可能是因为儿子的心里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留了一级,不喜欢这个班级,而且内心比较自卑。到了周日下午,我们准备送孩子返校。儿子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一听也气炸了,狠狠批了儿子一顿。儿子二话没说,拿起书包转身就走。过了半个小时,老师打电话说儿子没有回到学校。

 

我和老公都傻了,偌大的一个城市,我儿子能去哪儿呢,我们又该去哪找呢?即使报警也要等24小时后啊。我一下子就瘫软了,每一分一秒都非常煎熬。直到晚上10点钟,老家才打来电话说孩子回奶奶家了。第二天,我们回到家。我对老公说,必须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心理量表测试,我觉得孩子心理有些不对劲。但老公反驳:“你一天就知道乱想,我看孩子好好的。”

 

过几天,我和孩子沟通,孩子答应和我去医院做心理测试。因为老公极力反对,我就一个人带孩子去省城最好的医院,挂了最好的专家医生。到大医院看个病真是太难了,一个上午连量表都没有做完,还留了一项。到了下午,儿子情绪很烦躁,正在排队期间突然就从楼梯冲下去了。医院那么大,人那么多,我一下子跟丢了,不知道从哪儿找。

 

我给老公打电话,他说我就爱折腾,他不管了,我简直六神无主!过了大概2个多小时,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姨妈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缓过来。这次心理测试没有完全做完,医生也没有下诊断。我回到家与儿子沟通,问他在医院为什么要跑。他说,他能看懂测评表的原理,认为自己测出来似乎是重度焦虑症的,这很可能让他无法上学了,心里非常烦躁、恐惧,忍不住就逃了。

 

我好好地开导了儿子,还给他请了一周的假,让他回老家和奶奶住了一周。假期结束时,他的情绪好了很多,也愿意去学校了。家里人都说孩子好好的,让我不要再折腾,我看他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就没有再坚持带他去医院。基于儿子的情况,我给他转了一所环境稍微宽松的初中,也不让他住校了。让他奶奶在学习附近陪读。

 

到了新的环境后,儿子找回了一些自信,我们对他的要求也松了一些,他的学习状态有所回升。到了初三,一向淡定的我也开始着急了,担心他考不上重点高中,便请假陪读。孩子第一学期还挺好的,学习进步很大,他还给自己定了目标,要考全省最好的高中。

 

但到了初三最后两个月,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儿子和我也很焦虑,我天天念叨着只有上最好的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好的大学,所以一定要考一个好的高中。其实儿子本来就知道努力学习,我应该做的是为他排忧解难,舒缓他的压力。但我那时没有,反而埋怨他学习不够用功,只学到晚上11点,别的孩子有的学到12点甚至更晚,我忍不住督促他,还总是问他要不要报个补习班。

 

我那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儿子之前的波动,忘了自己的初心,当他情绪和学习好转之后,我对他的要求又变高了,特别担心他没能考上好的高中,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在我和他自己施加的压力下,孩子状态越来越差,情绪也越来越不好。这一次,我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和班主任交流以及和孩子商量后,我让孩子请假在家复习。

 

那段时间我每天和孩子一起锻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复习功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在网上不停地搜关于青少年抑郁、青少年厌学问题等资料,便看到了刘承洛关于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文章。 我一边看,一边学会了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中考前的最后一周,孩子回到了学校,模拟考的成绩突飞猛进。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进步很大。我觉得,这可能是孩子请假了一段时间,本来对自己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模拟考的时候反而心态轻松,所以也发挥得好。但毕竟一个多月没有去学校了,而且真正到了中考时,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上来了。最后,他没有考到理想中的、最好的高中,去了另一所稍差一点的中学。虽然后者也是重点,但与他心中所想还是有落差的。

 

上了高中后,孩子表现很积极,主动担任了班长。可班主任和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总是难以统一,孩子回来老是抱怨。很巧的是,有一次老公和领导在一起吃饭,说到孩子学校的事,领导说他认识另一所更好的重点高中的校长,可以帮忙让孩子转过去。

 

老公回来跟我们说,我很反对,但是孩子很向往。我很无奈,但只好顺从儿子和老公。高一下学期,儿子转过去了。但到了那所学校后,儿子就又出现了初中的状态,我觉得可能是到了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中以后,他与同学们又有较大差距了,他的心态和情绪又失衡了。

那时,我坚持看了刘承洛的文章,再结合儿子几次情绪波动,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儿子的情绪障碍是他这几年上学遭受过的一些挫折造成的。我开始改变了我以往的说话语气,开始心平气和地和儿子交流,“儿子,妈妈想和你谈谈,可以吗?”他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也许没有想到我怎么突然180度大改变。他没有吭声,我也就一直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儿子终于说:“你想说啥,说吧。”我立即说:“我觉得你现在确实状态不好,学不进,在学校熬日子,还不如陪妈妈去放松几天,一起去一个你想去的地方。我想,我逼着你待在学校,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对你来说,是一种痛苦。所以你好好想想要不要去,想好了告诉我。”说完我就退出了儿子房间。

 

那夜我失眠了,儿子也没怎么睡好,我不停地在床上翻转。过了几天,下午放学儿子回来后主动说:“妈妈,我实在不想去学校了,根本学不进去。”我说:“那想好了多久不去学校了吗?”儿子说:“不知道。”“那好,我给你先请一周假,你想去哪儿,妈妈都陪你。”

 

儿子想去青海,我们决定了出行后,儿子就变得很主动了。他为我们准备了行程路线,我给他预算了金额,一切都交给他来做主,包括定火车票,住宿,景点门票,他都安排得很好。

我们一共出去了7天。这7天,完全改变了儿子和我的关系。

 

旅游期间,儿子对我说,他从初二骨折休学后,在家里一个人待的那段日子开始,就有了不想学习的想法,迷上了游戏,没有了之前的拼劲,上课经常分心,专注力不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见我就烦,专门想和我作对。儿子第一次对我敞开心扉交流后,我才发现我是一位很不称职的妈妈。我从来没有站在儿子的角度去考虑过问题,也从来没有和儿子谈过心。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多孤独,我们做父母的,一点都不知道。

 

回来以后,我带孩子到省里最好的医院去,精神专家诊断他是轻度抑郁症,建议接受心理治疗。我带儿子找了省内精神专家给孩子做心理治疗。几次心理治疗后,精神专家建议孩子休学。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之前儿子就是在休学期间出现情绪障碍的,而且他在家能干什么呢?同学们都去上学了,他会不会在家反而待出问题来?

 

但精神专家说儿子的心理问题在初中时就有了,只不过孩子一个人硬扛着,他内心一直很压抑,应该让孩子休一段时间,“你儿子现在就像是处在受伤的状态中,带伤上学是不好的,一定要先调整,调整以后才能去规划未来的事情。”后来,我询问了孩子的意见,儿子也答应休学。无奈之下,我还是为儿子办理了休学,休学期间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状态还可以。精神专家说会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状态,这也让我心安了一些。

 

休学期间,我陪着儿子每天坚持去图书馆,但儿子不看课内书,爱看一些课外书。我虽然着急,但也没有说他,我还鼓励他:“你是文科生,多看些课外书也有好处!”儿子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切都挺好的。就这样我们又度过了一学期。孩子是春季休学的,我们只是想休学一个学期便回学校。但到了9月开学的时候,学校却要求孩子插班到高一的班级,再重读高一学期。

 

儿子在初中已经降过一级了,现在又要再降一级,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本来恢复的状态一下子又没有了。我马上带儿子到医院就诊,这一次就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了。我感觉天都塌了!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诊断书上的“双相情感障碍”。我知道这可是重性精神病,如果处理不好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还有可能需要终身服药。我完全接受不了,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自从儿子被诊断为双相后,我也开始变得很烦躁,每天都想发火,晚上失眠,不想和人交往。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我儿子只是因为上学的事情绪时常波动,怎么就变成双相了呢?

 

我在网上搜索过一些资料,双相障碍是非常严重的,会出现轻躁狂或者躁狂,情绪高涨,或者大发脾气,有暴力倾向。可是我的孩子明明没有这些症状,平常连摔东西也没有。但诊断孩子为双相障碍的又是权威医院的精神专家生,还是一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教授,我又不得不信。

 

在诊室里,我问过这位教授诊断双相的原因,他说得不太具体,大概意思是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这疾病不是不能自我调整,但从初中到现在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再拖延下去的话很可能就真的耽误学习了。我觉得教授说得也有道理,只好按照医嘱给孩子服药。

 

儿子复学一周后,脖子底下鼓起一个大胞,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一个小囊肿,需要进行手术,只能再次请假住院治疗。治疗一周后,儿子还是抗拒上学,我们只好一直请假在家。与此同时,我的内心仍然不相信儿子是双相,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上预约了面诊,带着儿子来到了北京,面诊后刘承洛安排了儿子的记忆重组干预。

 

而且,我们很快又面临另一个问题——药物副作用。这期间他一直吃丙戊酸钠,早晚各一粒,自从吃药以后,体重增长得非常快,3个月的时间就增长了快30斤,每天都吃不饱,饭量大增。我意识到,如果孩子的体重再这么增长下去,他肯定会更加自卑,这可能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我便开始记录儿子的体重,并咨询精神专家能否停药。刘承洛说药物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但疗程未足就减药、停药是非常危险的。我也非常困惑,不知所措,孩子也开始抵触吃药了。他说如果体重继续增加,他无法接受。儿子在足量服用药物6个月后,体重足足增加了40多斤。我再次询问刘承洛能不能减、停药。刘承洛看孩子这段时间的情绪都很稳定,便说提前尝试减药、停药也行,但一定要加强自我调整,家长加强陪伴与引导,或许也能起到比药物更好的效果。

 

 

于是,我们决定尝试一下。在孩子服药未到9个月的时候,在刘承洛的指导下,孩子终于停药了。精神专家说,对于双相这个疾病而言,只服药了不到9个月肯定是不足疗程的,所以我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并且坚信刘承洛说的家庭环境的改变、父母的自我反省和提升对孩子病情治愈并不亚于药物作用。

 

我和孩子制定了运动减肥计划,办了健身房的卡,每天坚持运动;我开始学习营养配餐,为孩子搭配膳食结构,多摄入蛋白质、粗粮,控制脂肪和糖类。孩子不怎么挑食,我搭配的他基本都愿意吃,而且对运动的积极性很高,愿意坚持。3个月后,我儿子已经减了20斤,情绪也有所好转。

 

我也和老公商量,孩子服药时间短,我们必须从现在改变自己。老公这几年也看到孩子情绪不正常,也很着急,所以也很配合我,一起改变。丈夫原本比较“大男人主义”,对孩子提的要求都以他作为父亲的想法和判断为准,只要他觉得不行、不合理,马上就拒绝,毫无回旋的余地,无论孩子再怎么解释也是没门儿。

 

但他现在不会这样了,现在遇到一些涉及孩子的决策,他会让孩子自己先考虑,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做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与看法。而我呢,对比起丈夫,我对孩子更随和、更尊重,但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缺乏与孩子真正沟通的意识。可能,在我心里孩子就是个小孩,大人的想法不用跟他说那么多,我们只要指导他成长就行了。

 

所以,以往我们总是我想我的,他想他的,虽然相互都大概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但几乎从不会敞开了谈谈各自的感受,然后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我会主动地、平等地找孩子聊天,说一说我的真实想法,再听听他的感受,两人一起商讨。

 

学校恢复网络课程以后,孩子坚持每天认真听课、写作业,正式复学以后孩子顺利回到学校,换了个班级。刚进新班级一周时,孩子情绪还是不适应,但是他已经开始学会如何处理。有时他会主动找我谈心,或者在烦躁的时候到健身房出一身汗,或者找比他高一年级的朋友聊聊天。实在难以坚持的时候,他就请一天假,在家调整一下。总的来说,他找到了一些积极的方法释放压力。

 

现在开学快一个月了,孩子已经融入新班级,我也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了孩子的情况,老师很理解,也仔细观察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上周,老师还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开始主动找他谈话了,在学校和同学交往也很好,同学也很关心他。

 

粗算了一下,儿子停药到现在也快半年了。这半年时间因为我和丈夫的改变,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很融洽。课余时间经常帮我做饭,研究食谱,因为要控制体重,所以我们每顿饭都很注意搭配,儿子也喜欢上了配餐。儿子还会主动会跟我谈谈学校发生的事情,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明天哪个同学喜欢了谁,都会跟我说。而且,儿子说他的很多同学心情不好时会找他谈心,说他很会开导人。

 

有一次,我儿子说他感觉他的一位同学心理上有些问题,说的话非常消极,还给我看了他们的聊天记录。我感觉那孩子的压力也很大,便鼓励儿子开导他。后来,儿子鼓励那位同学积极寻求帮助,还带他去学校心理室做心理测评。测评的结果非常不理想,儿子又建议同学要上医院,结果这位同学真的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惊讶,也很欣慰。可能因为儿子有过这一段患病的经历,他已经对身边人的心理问题具备了一定的觉察能力,并且懂得引导同学去寻求帮助。而且,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儿子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患病经历,他不会因此自卑、恐惧,而是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

 

 

回想起来我感触良多。我反思过,为什么过去儿子总是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那么高,争强好胜,接受不了别人比他优秀,还因为不切实际的理想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呢?我先反省我自己。其实,我在内心里面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对他的学习也管得很少。我是农村出来的,我对儿子没有太高的期望,只要他平平安安、能养活自己,像我一样平平凡凡的就可以了。

 

但我虽心里这么想,但从来没有认真地跟孩子表达过。而且,可能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和周围竞争环境的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还是会在嘴上唠叨,要求他考个好高中、好大学,这样才能找一份好工作,尤其是中考前,这对他肯定是有压力的。而且,孩子在我们小县城里非常很拔尖的,一直在老师的表扬和照顾中、在同学的羡慕中成长,无形之中他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想一直成为老师和同学中的焦点。

 

当初送他上省会城市的初中时,我只担心他的生活作息没人照顾,担心他不能独立,但我从没想过当孩子从小环境进入到一个大环境里时,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剧变,会受到什么样的压力,我也不懂得提前引导他树立积极的态度。

 

现在,我跟儿子沟通的时候,我会耐心地跟他讲我的想法和观念。我说:“妈妈就你一个孩子,我最大的愿望是你能平安、健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咱们不用刻意追求太高,没必要一定要很出色。所谓的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实现呢?那些身处高位的人也有他们的压力,我们不去盲目地羡慕。”

 

“你看妈妈,妈妈以前一心只想着走出农村,在县城里有个饭碗。现在我们物质丰富了,对于你来说,就算不读书也可以有饭碗。但妈妈希望你还是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找到自己喜欢的事,除了养活自己,还能对社会有点贡献,自身的价值也有一定实现,这样就很好了”。我感觉,儿子对这些理念还是认可的。可能也是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想法成熟了很多,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慢慢找到了自信,开始思考自己以后想从事的工作。

 

总之,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我个人觉得药物对孩子的帮助不是很大,最重要的还是记忆重组干预和我们作为家长的改变、陪伴和引导。我相信刘承洛说的,“免于恐惧,加快康复”,在孩子康复中,家庭及父母真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一有时间就会看刘承洛的文章。我经常想,如果我早多知道一些,也许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诊断,我心里一直放不下。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得了双相就等同于得了“精神病”,在我观念里,“双相”就跟精神分裂症差不多,所以我特别的敏感、不安。我总觉得我的儿子不至于双相这么严重。另外,虽然儿子目前的干预后的状态不错,但我无法确定他之后会不会再次出现情绪波动。儿子之前的同班同学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可能要到很好的大学里去了,儿子心里会不会又有落差和压力?而且,他自己也会面对高考,这肯定会对他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一关如何更顺利地跨过去?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