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青少年来访者在学校的生活中,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和情感上的挫折,出现的心理压力激活了相关病理性记忆,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当家长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面诊,带着孩子来到北京,通过对来访者的病理性记忆进行记忆重组,来访者的认知和情绪逐渐正常。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来访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场景重建,利用相应的学习场景进行重建,可以提高来访者的学习能力。让来访者认识到学习的动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可以从容面对挫折。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刘承洛分析了青少年来访者抑郁障碍与学习障碍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往往来源于同一心理根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刘承洛谈及有一部分孩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追求,却遭到学业上的重创,逐渐出现学习上的障碍,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便继发了抑郁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并尝试在指导下帮助孩子慢慢找回学习状态,其情绪障碍自然就会缓解。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如果孩子的抑郁症比较严重,情绪与学习之间恶性循环非常顽固,那就要潜意识记忆重组先改善情绪症状,打破恶性循环。
可是,不少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药物可产生嗜睡、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副作用,MECT还可能导致孩子暂时忘记部分已习得的知识,这不是跟改善学习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吗?那该怎么办?其实,暂时的迂回只是策略,并不代表无法达到最终目的。
首先,父母一定要对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即MECT)等治疗手段有清晰的了解。它们的大体原理是什么?可能有什么副作用?对学习状态可能有什么影响?父母一定要做好功课。
对于单纯的抑郁症,精神专家一般会开具抗抑郁药。抗抑郁药的大部分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寒战等)对青少年影响不太大,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有可能增加自杀风险,家长必须有所准备。与此同时,一些精神专家可能会出于其他临床因素,给抑郁症来访者开具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和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盐、碳酸锂)。
这两类药物对来访者的副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抗精神病药,其有比较强的镇静作用,可导致嗜睡、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认知功能下降等。比如在服用喹硫平的初期,孩子可能上午根本起不来,一睡就到下午3、4点,头晕脑胀、精神不好,难以学习。不过,副作用往往在服药初期比较突出,在后期可能会有所减弱。
而如果病情危急,来访者需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话,大量研究证实,MECT可导致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的记忆障碍,表现为来访者对过去的经历印象模糊,或丧失记忆,记忆能力也有所下降。这就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忘记已经学过的部分知识,学习能力会明显下降。当然,这种副作用一般是短暂性的,数月后可逐渐恢复。所以,对于这些很可能出现的情况,父母一定要事先了然于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必须意识到服药和副作用只是暂时的,降低焦虑;切忌副作用出现时才大吃一惊、手忙脚乱、六神无主,这会对孩子的情绪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部分药物还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表现为食欲亢进、体型迅速发胖,这个副作用对女性来访者来说影响较大,很可能加重她们的自卑心理。如果明显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可寻找药物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专家,请其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基本前提下更换药物。但最终还是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刘承洛曾经接诊过一个青少年来访者,学习成绩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出现抑郁症后学习状态一落千丈,他自然无法接受。父母带他去看病,精神专家给他开了药物。这孩子本来以为吃了药之后,情绪状态好了,学习问题自然也能解决,心里还是比较期待的。结果服药后副作用比较严重,他上课嗜睡、记忆力大幅度下降,完全没法好好学习。他非常愤怒,认为是父母带他去看病、把他害了。后来经过刘承洛的心理干预,他情绪恢复了平静。
而抗抑郁药的疗效显现较慢,可能临床中追求的药理效果还没出现,可副作用先出现了。所以,父母和孩子必须对这些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千万不要吃了几天药发现没有效果、反而有副作用就擅自停药。家长和来访者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孩子开始服药了,这后续又会分为以下不同的情况。
药物治疗对孩子有效,出现了临床中期待的疗效。要知道这其实是很幸运的,临床中,抗抑郁药只对约50%的抑郁症来访者起效,如果孩子正好是有效的那50%来访者,这是医患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药物起效后,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了,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以为药物有效就万事大吉了,切记万万不可。
如果能在这个窗口期内,家庭关系明显改善,学习障碍有所缓解,孩子慢慢找回了信心,抑郁症的康复也会更快。那么减药的时间点也可以适当提前,药物副作用也会相应减少。父母一定要认识到抑郁症和学习障碍背后的心理根源,积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利用孩子情绪有所改善、甚至比较开心的时候,重新塑造相对高效的学习状态。当然,具体如何减药、何时减药,一定要尊重专业精神专家的意见。
另一种情况则是,孩子服用精神科药物后,临床中所期待的疗效不佳,反而是副作用比较明显。父母带着孩子找了很多大医院、有名的专家,但治疗效果都不如意,那该怎么办?我认为,这时父母就要考虑改变康复路线了,可以以专业的心理干预为主。所以最好找丰富的潜意识干预经验的心理干预专家。
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不要擅自停药。虽然服药效果不明显,但药物已经引起了来访者体内一些生物学层面的改变,如果突然断药,很可能因为停药反应,而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如果孩子吃了药之后效果不大,又找不到专业的、合适的潜意识心理干预专家,那么家长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尤其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利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善,慢慢改善孩子的病情。
而对于大部分学习障碍、抑郁症较严重的孩子而言,暂时休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压力,整体上是利大于弊的,请家长和来访者理性对待。待孩子在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在父母的陪伴和潜意识记忆重组情绪障碍有所改善后,再逐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药,副作用便可缓解。这时用场景重建进行孩子塑造高效的学习状态。
高效学习状态的实现,不只与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关,还有学习目的、客观上的学科难度和学习方法有关。学习目的指的是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刘承洛为什么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为什么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都是家长必须进行深刻思考的话题。当家长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观念后,一定要跟孩子好好交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而客观上的学科难度,指的是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完全陌生的、难度太大的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宛如“天书”,无论如何调动他的情绪,如何给他讲学习的意义,那都是没多大作用的。就像让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学习高等数学一样。所以,如果孩子的功课落下太多,有一些学科难以通过自学掌握,家长应该尽量寻求老师的帮助,或寻找课外辅导资源。
还有,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刘承洛曾经干预过一个孩子,她有典型的考试焦虑症。我一开始以为这主要是因为他对考试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情绪,但经过深入交流发现,他严重缺乏考试技巧。她拿到试卷后,总是先去做最难的题,要么耗掉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无法完成整张试卷,要么就是一开始就卡在了难题上,越来越焦虑,大脑一片空白。而且,她考试的时候经常审题不明,明明是很简单的题目他却做错了。我再细问,发现原来他一看到熟悉的、简单的题型,她就非常高兴,马上产生条件反射,陷入正性情绪驱动下的单向思维,暗想:“送分题来了!”她连题目都不仔细阅读,凭着感觉答题,自然就容易出错。所以,家长一定要跟孩子细细地去寻找是否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针对每一个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寻找孩子背后的心理过程,然后给予引导和干预。
就像上面那个孩子,表面来看是她考试粗枝大叶,审题马虎,如果只是跟她反复强调“你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这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我深入探究了她的心理活动,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我为她建立了一个新的场景重建,一看到熟悉的、容易的题目,马上就要小心,心里想:“这可能是老师故意设的陷阱,我要小心!”然后让自己冷静下来,细心审题,后来,她在这方面的学习技巧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如果有了端正的学习目的和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就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必要时再加上一些教育资源的帮助,学习成绩的提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只盯着最后的学习成绩,不要过于在意一时的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