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琳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阿琳妈妈经过指导和学习,对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妈妈自己的原生教育方式会不自觉地用在阿琳身上,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多年轻人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这让她们对妈妈的教育方式起了抵触。同时又未能有效地发展出自己的方式。
这会使她们在学校的社交生活中遭遇到了挫折,产生了病理性的记忆。而父母这个时候又未能及时地予以相应的帮助,导致出现了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同时在学习上由于病理性记忆的影响无法和以前一样专心了,导致在学习上的停滞不前,对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甚至出现了休学。
那段时间,阿琳妈妈不停地在网上搜这个病的治疗方法,因为女儿吃的药副作用大得令她无法承受,当地医院的医生指导我们紧急减药。但药减了,孩子的这个病怎么治?期间就看到了一篇刘承洛治好了抑郁症的案例。案例里那个孩子的情况跟我女儿的很像,后来通过深度潜意识下的记忆重组走向康复。我当时真觉得看到了一道希望的光,我马上找丈夫商量。但他很犹豫,觉得潜意识真的行吗?我又去问家里老人意见,没想到他们很支持:为了孩子,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很快我们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了面诊,坐飞机到北京跟刘承洛见面。
面诊中刘承洛的分析说到了我和她爸的心坎上。他分析了女儿的病症和得病原因,很详细地介绍了治疗的方式和原理。我们很快就定下了治疗方案。在面诊之前,我们一家人对这次求治是没有把握的。这是我们当时的真实态度。女儿对此行的期待不高,她有过之前吃药副作用大、被强制住院的经历,已经对医院、医生有很大的心理阴影,
关于女儿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刘承洛已经写过相关案例文章了,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孩子接受心理干预的第一个月,虽然有波动,但总的来说一天比一天好。刘承洛一次次地寻找女儿的病理性记忆,分析我们原生家庭的问题,讲得非常犀利,问题找得非常到位。以前,我从不觉得我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我就认为自己做得对,我那么做就是在关心孩子、疼孩子、教育孩子。从前的我,把所有孩子都看成是一样的,教育方式是千篇一律的。
直到刘承洛点拨,我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不能拿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特点套在女儿的身上。我之前并不认为孩子得病跟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主要是孩子太要强了,认不清现实,对自己要求太高,才自己把自己逼出病来。
但刘承洛跟我说,我的女儿是非常敏感、细腻、心思慎密的人,她喜欢小温暖、小惊喜。我的性格大大咧咧,粗线条,心直口快,做事雷厉风行,这跟我的职业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我一开始很惊讶,但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开始改变。我学会了察言观色,留意女儿的言语和行为,努力地去发现她喜欢什么,她希望我们表达什么。
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对待过她,现在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她一时间肯定难以接受。我就一直这么喊,一直对她好。我还特意跟我的公公婆婆、我的爸爸妈妈沟通,带动他们一起改变对待女儿的方式。老人家们都很通情达理。他们对女儿的说笑和关心渐渐多了起来,少了以往的严肃、生硬和压力。
女儿虽然读了3年高中,但中间情绪不稳定,又因到北京接受心理干预等等情况,算下来在校的时间也不过3个月。经过刘承洛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后,女儿参加了高考。我本来没希望她能考得多好,有个学上就行了,结果她的分数居然很不错,上了一所我们省幼教专业最好的大学,全家人都很惊讶。
非常神奇的是,女儿似乎不太记得我们以前对她造成过的伤害了。即使我们说起,她也不在意,就像在听别人的事一样。她现在只记得我们的好,只知道我们对她的疼爱,把我们视为最亲近的人。我的脾气也变得柔和,不发脾气,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女儿遇到困惑会询问我的意见,家里遇到一些决策上的问题我们也会跟她商量。再也不瞒着她,把她当个小孩子对待了,让她真正地感觉到了自己是家庭中一员。
此时,我才发现,女儿看问题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深度,一点都不亚于我们这些比她年长的人。遇到一些难题时,往往都不用我和她爸分析,她自己就把态度摆正了,还跟我们分享她的感受,三观非常正。她还很懂事,自从康复以来从不耍性子,知道体恤别人的感受。
她感谢我带她找到了刘承洛,让她找回了积极的心态,也看清了以后的路。她说:“妈妈,以前我理解不了你们对我的爱,我看到的都是表面,我觉得你们就是不疼我、不爱我,所以我恨。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你们一直把我当唯一的宝贝。”她说对以往的事不后悔、不难过,只要把以后的人生走好就行了。“我会有很好的人生目标,我感觉到自己是有希望的。”
现在,我觉得她的状态非常好,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系第二,跟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当上了班干部,还主动去开导身边也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并懂得使用刘承洛教她的方法自我调整心态。她现在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孩子。我前几天还跟丈夫交流,现在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高高兴兴的,我就满足了。女儿真的长大了、成熟了,希望她努力地朝着目标前进,我和她爸爸会永远支持她。
回想起来,我也佩服自己当初果断的决定,我真的是找对了地方、找对了心理干预专家。刘承洛对她的评价也很高,对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心。经常在深夜、清晨看到我们或者女儿的留言后,一定会及时回复。我一次次跟刘承洛发微信,我对他和他的团队的感激真是用千言万语都没法表达的。
不懂得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总是家长“一言堂”,这是我过去最失败的地方。我们要学会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多让他们尝试,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有发言权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样样包办,要接受他们慢慢成长、学习的过程。我原来对女儿就都是我说了算,买文具、买衣服都是我在主导。这导致她到初中了,都不懂得基本的理财知识,也不会自己做主去选择一些东西。
还有,在学业上,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而不是逼迫。女儿小时候我逼她学舞蹈,结果到现在她一说起舞蹈就反感。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意往往是好的,但用力的方法错误了,反而适得其反。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要多给孩子制造欢乐。
可能在大人们看来,这是家风严谨、良好的表现,但其实在孩子看来可能非常枯燥、压抑,缺乏欢声笑语。在这个家里,孩子找不到理解自己、能倾听自己的人。现在,我非常珍惜我们这个家所拥有的一切,经历了磨难,才知道幸福得来之不易。
阿琳为什么会连日高烧,但身体上查不出任何异常?其实,当时的阿琳因遭受了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出现了。所以,那位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确实是一针见血,经过问诊她马上意识到阿琳极有可能是精神心理上的问题,并给阿琳父母提供了相关建议。这位医生的专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她,阿琳的病肯定一拖再拖,后果不堪设想。很多普通的临床医生对精神心理知识毫无了解,在面对精神心理问题引起的功能性躯体不适时缺乏意识,既找不到病因,又无从下手,只好将来访者归为疑难杂症。这令来访者在就医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
经过刘承洛的心理干预后,阿琳的这部分病理性记忆已经被重组了,但父母仍懊悔不已。阿琳的妈妈还提到,女儿病重时,她和丈夫不得不强行让女儿住院治疗,医院采取了保护性措施,这对女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刘承洛为他们的反省意识感到欣慰,但其实他们不必为此事过于自责。阿琳当时病情严重,紧急送医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很可能酿成悲剧。强制手段确实可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痛苦,但令孩子暂时渡过危急关头才是目的。
阿琳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的教育业务能力是非常优秀的,在领导和同事中是广泛得到认可的。她是一名好老师,但曾经的她不是一名好妈妈。在家中,她不懂得在老师与母亲的角色之间进行切换,仍以老师的严厉态度对待女儿,对阿琳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刘承洛接诊过的孩子中有很多人的父母是教师,阿琳的妈妈也在口述中给出了自己反思:一是教师群体在工作中大多作风严谨、严厉,他们容易把这种风格带到家庭教育中去;二是教师群体往往认为自己是教育专业的,自己孩子不能比别人差,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甚高;三是教师接触过很多优秀孩子,便容易忽视了自己孩子的优点,缺乏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
不过,并非所有教师子女就都会出问题。如果身为教师的父母懂得及时切换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角色,懂得孩子的心理、善于引导,并懂得利用自身职业的特质,为孩子寻找优秀的学习资源的话,那么当教师的子女反而优势突出。
大部分孩子出现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其实这是学习障碍的表现,这背后很可能遭受了来自原生家庭、校园或网络的病理性记忆。但很多教师却认为孩子不爱学习、品性顽劣,向他们列为班里的“坏学生”,冷眼相待。
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其原生家庭、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大多应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我们并不认为来访者就能因此怨恨父母。若归根到底,错的并非是父母,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也同样深深受其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引导他们把所有的过错就归咎于父母。这是很多精神分析师犯的错误,在他们的错误解读下,“原生家庭”在大众眼中甚至成了贬义词。
阿琳虽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但她是一个善良、积极、上进、三观极正的女孩,这是其原生家庭带给她的良好品质。希望父母们能正视自身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提高察觉能力,扬长避短,转弊为利,为孩子创造一个真正的避风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