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在家庭关系中,与父亲的关系紧张,在童年的时候经常遭受到父亲的打骂,让她在潜意识中产生了对父亲的病理性记忆,随后在学校的生活中逐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在内心中产生了对自己的自卑感。
同时在学校的生活中,由于父爱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在人格取向上的偏差,对于同伴的友谊往往会转化成爱恋,这个时候如果经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对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然后再修复和父亲的关系后,往往可以正确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人格取向上转化成正常。
阿琳的爸爸虽然刘承洛也知道他的本意是为了女儿好,阿琳的父母都是教师,受过教育方面的职业训练,可他们却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给自己的女儿造成过大量的病理性记忆。但仍觉得有必要稍加描述他对阿琳造成的伤害,并分析他为什么会在教育上有这么大的偏差。
在阿琳的爸爸的原生家庭中,他的母亲采取的就是传统的棍棒式教育。阿琳出生时,长得非常可爱,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阿琳的爸爸对女儿爱不释手,下定决心要好好栽培女儿,一定要把她培养成“才女”!那怎么培养呢?靠打!阿琳的爸爸说,从阿琳2岁开始,只要她不听话,他就会拿出这根纸棍子吓唬她、打她。阿琳3岁左右就会背很多唐诗,没上小学就会写很多汉字,阿琳爸爸非常有成就感,认为这是自己打出来的“成绩”。
因此,当同是教师的阿琳妈妈对他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甚至想阻止时,阿琳爸爸不仅不接受,还训斥阿琳妈妈。两人因此在家庭里经常发生冲突,夫妻感情也大受影响。
很明显,阿琳爸爸是典型的过于在乎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优秀,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且因为表面的“教育效果”很好,阿琳的爸爸更加自以为是,并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
阿琳对爸爸的排斥、害怕和恐惧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并在上学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其实,打骂固然不会对阿琳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父亲朝她大吼大叫的样子,挥起棍子狠狠打下来的样子,这都对阿琳的内心造成了很大伤害。比如,阿琳上小学时,同学中午来喊她一起上学。有时吵醒了在午休的爸爸,他一气之下当着同学的面狠狠训斥了阿琳,让阿琳特别没面子。
初三,阿琳的爸爸妈妈想让女儿转学到另一所重点中学,便编了个借口,骗她那所学校的古筝培训班特别好。阿琳非常喜欢弹古筝,便同意转学。结果阿琳到了新学校后难以适应,压力太大,学习成绩猛然下降。后来又发现那所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古筝培训班,都是父母编的谎话,她非常愤怒。而且,当时她已经近视了,三番五次跟爸爸说要配眼镜。但爸爸总是拒绝,理由竟是戴眼镜后视力会越来越差。阿琳上课看不清黑板,又特别渴望成绩好,所以她听课听得非常辛苦,学习成绩跌得更加厉害,这导致她的情绪愈加低落,逃避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
阿琳高三时,有一天早晨上学前,父女俩又发生争执,在马路边吵了起来,父亲动手打了她。阿琳的原话是这样的:“他像拖死狗一样在地上拖我、打我。我说我马上就要迟到了,让我上学去。但是他说,你上个屁学!就是要让老师惩罚你!”一个快18岁的大姑娘被父亲在大庭广众下如此羞辱,内心是何等的耻辱和愤怒!所以当阿琳说“我恨死他了”的时候,我完全能够理解她痛苦的心情!
她的爸爸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向刘承洛深深地忏悔:“我以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没曾想我越打,孩子越叛逆,现在都不理我了,我真的是悔到肠子都青了!”在女儿出现抑郁障碍并久治不愈后,他也一度陷入严重抑郁,被诊断为抑郁症。曾经非常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他变得孤僻,缺乏自信,质疑自己的教育业务能力,并刻意远离同事和学生的父母。他觉得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教好了那么多孩子,却把自己的女儿害成这样,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刘承洛临床中遇到过很多像阿琳爸妈这样的家长——他们是人民教师,明明系统化地学习过现代教育理念,接受过专业训练,却偏偏对自己的孩子采取高压式、粗暴式的教育,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身伤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往往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内在的”,受到他们的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他们不自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另一方面则来自理性的学习,是“外在的”。
阿琳的爸爸虽然在理性上学习过现代教育理念,但其实在他的深层次意识和观念上,他更多地受到了他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加认同传统的教育方式。所以,刘承洛告诉阿琳爸爸,他的初衷并无不妥,“望女成凤”是很好的愿望。以前的无知与愚昧固然有自己原生家庭的因素,也有时代落后的原因。现在经过创伤修复后,孩子会逐步康复。但是现在,他必须对阿琳付出持久的努力,才有可能建立新的积极亲子关系。至于亲密,则不要做过多奢望了。阿琳爸爸非常认同,表示一定会深刻地自我反省和提升。
阿琳接受了与父亲相关的记忆重组后,妈妈再在她面前谈起爸爸,她不再那么抗拒了。但仍然不愿意主动与爸爸说话。另一方面,我引导阿琳的爸爸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弥补曾经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当时,阿琳有4门课需要补考,如果补考还是没过的话可能会被退学。
阿琳很着急,一想到自己可能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前途暗淡,就又想到是父亲把自己害成这样的,又忍不住对父亲恨恨的,情绪出现波动。为了让阿琳更顺利地回归学校并通过补考,我与他们一家子商量,一定要对她的学习障碍进行处理,建立起对于学习情景的场景重建。尤其是复学前的自学,以及回校后的上课、自习和生活这几个情景至关重要,必要时还需要建立对考试的场景重建。父母和阿琳非常认同。
刘承洛利用深度潜意识下场景重建技术(SRS)开始处理阿琳的学习障碍,先是让她能静下心来,进行比较高效的自学。在建立了初步的场景重建后,又对于回校后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进行了预处理,建立起积极的场景重建。可是她的学业毕竟落下了很多,即使建立了高效学习状态,在短短时间内学透4门大学功课,这也不现实。最后父母与学校辅导员沟通后表示,如果想保留学籍,开学后第一学期,她至少要通过3门功课的补考。
但阿琳发现,她以前旷课次数实在太多了,很多科目的老师对她的学习态度和品行有误解,恐怕在德育打分上,她就难以通过补考。我马上找到阿琳的爸爸,让他必须跟女儿的辅导员进行深入沟通,还要找到各个科目的老师,向他们解释孩子的病情,纠正他们对阿琳的误解,并恳求他们能适当地给予学业上的帮助。
阿琳的爸爸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逃避了。在他的积极沟通下,相关课程的老师知道了阿琳的病情,不少老师非常理解并同意给阿琳提供学业上的指导。阿琳得知这个结果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对补考有了一定信心。后来刘承洛又跟阿琳的爸爸深入地谈了两点,一是指导他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要持续地关心孩子,长期地付出。另外一点则涉及简单的婚姻指导,引导他学会关爱妻子,修复他与阿琳妈妈的创伤,理解女性的心理,创造良好的婚姻和家庭氛围。
经过这个阶段的系列心理干预,虽然她与父母的关系和沟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也有所好转。而且亲子关系的改善还要靠父母的持续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阿琳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基本消除,情绪障碍大大缓解,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状态。阿琳回到家自习了几个月,情况很稳定。她的父母紧急联系刘承洛,非常焦虑,担心她病情复发。刚开始她的状态很不错,去年9月学校开学,她终于回到了校园。但大概一个月后,她的情绪又波动了,拒绝去上课,宅在宿舍里,又出现灾难化思维,跟父母说一些非常负面的话,原因好像是与男友有关。刘承洛判断需要紧急进行强化心理干预,找到情绪明显波动的原因并尽快处理。
与阿琳再次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与几个月前的状态判若两人。若是不知道她的经历,根本不可能想到她曾经被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甚至双相障碍。
深入了解后,刘承洛发现她情绪明显波动的原因在于与男友的关系不稳定——他们俩频频吵架。
一开始,刘承洛以为她缺乏谈恋爱的经验,不理解男性的心理,不懂得如何与男友更好地相处。刘承洛便从这些方面对她进行认知治疗。她听了之后恢复了一定的理性。但效果不稳定,2天后,因为一点小事情,她又和男友大吵一架。刘承洛意识到,问题背后应该是有创伤,与阿琳后沟通,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刘承洛从两人交往的细节中发现,阿琳经常刻意地讨好男友。
从旁观者来看,阿琳的男友确实对女友的心情不够体贴;但阿琳也确实太敏感,太在意对方的反应了。刘承洛认为,阿琳的敏感背后实际上是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背后肯定有相应的心理创伤。应对阿琳进行深度潜意识下记忆重组(MRP)心理干预。
果然,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精准化找到了相应的病理性记忆,贯穿着阿琳小学到成年的成长经历。其中,最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发生在她小学阶段。小学低年级时,一节音乐课上,阿琳和同桌趁老师转过身去板书的时候,两人顶着音乐课本互相嘻嘻哈哈。老师突然转过身来了,同桌眼疾手快,马上把书本从头顶上拿下来,摆出认真听课的样子。阿琳则慢了一拍,被老师抓个正着。阿琳小学的时候成绩好,表现优秀,一直备受同学羡慕和老师夸奖,这次却不好好听课,音乐老师非常生气。他罚阿琳头顶着课本,站在教室后面。阿琳站了一节课,期间书本总是往下掉,每掉一次总有不少同学回头看她,笑她。整整40分钟里,她不停地自责:我为什么要把书本顶在头上?我为什么要这么犯傻?为什么不表现得好一些?为什么要惹老师生气?她暗自发誓,从此以后各方面都一定要表现得很好,不能招来别人的不满。
刘承洛认为,这个儿童时期的事件是导致她形成讨好型人格的最原始的病理性记忆。后来,她还经历了一些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讨好别人、苛求自己的不良心态,最终在恋爱中爆发出来。刘承洛为她重组了病理性记忆,并建立起更积极的认知,学会自爱,将精力放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上,学会自我肯定。阿琳从深度潜意识状态中醒来后恍然大悟。她对以往这些病理性记忆都不记得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讨好的心态,更加不知道个中来由。
这次紧急强化心理干预之后,她和男友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也能更专注地上课、学习了。我还引导阿琳进行人生规划,让她利用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去规划人生的职业路线。很快,刘承洛收到阿琳妈妈发来的好消息:在期末考中,她竟然每一门科目的成绩都通过了,完全超出了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期望!她还与爸爸敞开心扉地谈了近3个小时,她的妈妈非常欣慰,这是患病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情景,阿琳爸爸再一次真诚地向阿琳道歉。
便捷、快速地与来访者及家属联系,遇到问题时及时处理,让刘承洛成为来访者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为康复保驾护航。他们可能在不同时期会遭遇新的创伤,浮现新的问题,后续的跟踪、随访和紧急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来访者在经过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后,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阿琳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貌和妆容,在精神障碍上到底是什么问题?实质上又是什么问题?从外显症状上看,阿琳当时的病情比较复杂。她曾被诊断抑郁症,这个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后来又因“抠痘痘”的强迫行为,被诊断强迫症。还有个别心理咨询师因她过度在意外貌,称这是躯体变形障碍(又称“想象丑陋综合症”,有人认为迈克尔.杰克逊就是来访者之一)。在DSM-5中,躯体变形障碍也属于强迫障碍及相关障碍,通常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均效果不佳。所以,如果单纯从精神科角度出发,阿琳过分在意外貌、认为自己外貌有缺陷的特点确实符合强迫障碍或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但从刘承洛现在掌握的科学心理学和记忆相关理论上看,这明显是源于病理性记忆。其中主要是在外貌、外形上遭受过嘲笑而造成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还有精心打扮、甚至整容后,受到外界夸奖而感到兴奋、愉悦,形成情绪病理性记忆。
阿琳的学习障碍一度十分严重。刘承洛让她给自己的学习状态打分。其中,她看书时的心烦感觉达到了10分(满分),“简直烦死了”。我利用深度潜意识下场景重建技术(SRS)对她进行心理干预,2次之后,心烦的感觉基本消失,看书时的情绪比较平静。后续又强化了4次,她在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正性情绪体验,开心愉悦的感觉达到了7到8分(满分10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她的学业困难。她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了,有两门课完全没复习过。其中一门是微积分,她能静下心来看书,但完全看不懂,“像看天书一样”。这种情况下,哪怕她心情再好、再想学,也是学不下去的。
阿琳当时很焦虑,刘承洛一边给她做心理干预,安抚情绪。一边让她和父母想尽办法找同学帮忙,辅导功课,还要找老师提供一些课件和指导。她最后找到了一个同学帮她复习,老师也愿意给予指导,这门课才顺利通过了。所以,虽然说学习障碍与情绪有关,但不只与情绪有关,有时还涉及现实困难,那就要有现实的解决途径。
而且,孩子有精神心理障碍,在学校出现挂科、旷课等行为,这都是表象,父母不要指责,要去发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更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有些父母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面对孩子挂科时,不断指责,最终酿成悲剧。而且,很多老师并没有时间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误以为不好好学习、上课就是态度问题,品行问题。关于这一点,父母一定要积极与老师沟通,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去面对困难,必要时父母要提供实际的帮助。
阿琳出现病情波动时刘承洛实施了紧急心理干预,之所以有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前期创伤修复的基础。如果阿琳没有接受过深度潜意识病理性记忆(MRP),她的情绪很难恢复稳定,认知很难归于理性,那后续的紧急心理干预很难起效。
刘承洛临床发现,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的背后,其实也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也可通记忆重组复予以改善,甚至纠正。阿琳在恋爱问题中就暴露出讨好型人格,这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长大后不断发展、强化。如果像通过认知治疗改变她这一性格特点,这是非常困难的,要花很长的时间,她也必将在这过程中付出巨大的成本,错失很多良好的机会。这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已经从刘承洛很多的临床案例中得到了证实。最后,还是想再次强调父亲角色对于女孩成长中的重要性。刘承洛临床中已有大量案例说明,部分同性恋行为和观念来源于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其中不少女孩子对异性的排斥,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与父亲的关系极其恶劣,或至少未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如果各位父亲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孩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收获幸福的婚姻和人生,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己对待女孩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要犯阿琳父亲的错!
不过,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对于那些因为多重性病理性记忆而萌发同性恋观念,甚至已有过同性恋行为的青少年,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病理性记忆重组技术(MRP)修复相关的心理创伤后,往往他们对异性的排斥就减弱了,甚至产生兴趣。再结合后续的认知治疗,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恋爱观,甚至适当地支持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与异性谈恋爱,有助于来访者恢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