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去过4家医院,被判断为抑郁症,干预2个月后她成功复学(上)

20220525225715 1024x682 - 女儿去过4家医院,被判断为抑郁症,干预2个月后她成功复学(上)

在小琪的父亲看来,小琪是大学才发病的,人一下子崩溃了,上不了学。但在小琪看来,父亲的描述并不准确,其实从初三起,我就感觉自己有心理障碍了。小琪初中时成绩很好,经常考全级第一,但其实学习压力让她很累,经常失眠。她意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也跟父亲提出能不能休息几天,但父亲从不允许。

 

父母对小琪的学习一直非常严格,“他并不会考虑我是不是真的累,就一直认为只要我不去学校,我就不是好学生。我感觉从小到大,父母给我的关爱都必须要我努力学习、听话换来的。”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小琪偷偷逃过学。老师发现后告诉了她父亲,父亲盛怒之下一巴掌打过去。可想而知其父亲当初在教育上的严厉。

 

从普通初中考入重点高中之后,小琪的压力更大了,“我是他们中最努力的,但初中的方法不适用了,我第一次数学测验才考了40分”。

 

小琪每天睡眠不足,作业多,没人可倾诉,学习方法不知道怎么改,父母也不理解。而且,小琪发现很多同学不但成绩好,还多才多艺,性格开朗,长得也好看,“我一下子就崩溃了”。尽管如此艰难,小琪还是熬过了高中3年,终于考上了比较满意的大学。但她说每次说起高中时代,依然觉得非常痛苦,一开口就哭。想起父母曾经对她造成的伤害,小琪说:“我得了病之后,他们已经尽力弥补我了,无条件地爱我。但我有时还会忍不住觉得,爸爸对我这么好只是因为想让我回到学校。我知道其实不是那样,但我还是忍不住内心反感。”对很多人来说,上大学以后学习压力大大减少,自由度也增加了,整个人应该更轻松才是。大一下学期,她自己去医院看精神专家,被诊断为抑郁症,打电话告诉了父亲,又说自己会照顾好自己,家里不用担心。

 

后来她终于崩溃了,父亲紧急把她接回家,到过湖南、上海等多个地方的4家精神机构,看了4个精神专家,先后曾被判断过抑郁、焦虑、强迫、甚至双相障碍,药物吃了一大堆,心理咨询也尝试过很多种,但效果都不理想。小琪只好休学在家。她睡眠不好,特别累、特别烦,脾气非常大,想学习但进不去教室,在家看书超过5分钟就不行了,父亲非常着急。面诊时,小琪父亲对我们表达了非常高的信任和期待,“她现在对所有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都不想看,就关注了刘承洛,她跟我说了,感觉你说得非常对”。他们一家似乎铁了心要在我们这里接受治疗,我们经过临床评估,认为小琪的情况也与我们的记忆重组模式相匹配,最后同意收治。

 

原以为他们一家对我们高度信任,小琪的治疗会非常顺利。没想到,小琪的态度很快就出问题了——她虽然信任我,但其实对康复严重缺乏信心,对心理干预甚至有点排斥。因为她接受过太多心理咨询了。我做过精神分析,当时解决了一部分我跟父亲的问题,我还觉得挺有信心的,但很快又力不从心了,很熟悉的沮丧感又来了。她还尝试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整合疗法等等,但效果都不理想。所以,经过了那么多心理咨询,小琪已经麻木了,无动于衷了。她虽然想好,但总觉得自己好不了。她虽然信任我,但总对心理干预没信心,甚至一度认为这与她以前接受过的治疗大同小异。

 

刘承洛与她的第一次面谈,主要是了解症状和她目前最困惑的问题,未涉及深度潜意识,因为刘承洛对病理性记忆的感受性很强,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一次面谈总结来访者的问题,并大致判断需要深度潜意识记忆重组的次数。但刘承洛还没开始询问,小琪就主动开始介绍自己的病史,而她神情木然,眼神朝下,有如背书一样。刘承洛试图打断她问一些要点,但她全然不理会,依然没有表情,一股脑儿地将病史说完。

 

刘承洛判断为了节省时间,需要立刻打破小琪原有的对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刻板印象,于是板着脸说:“其实你不必告诉我那么多以前的事,这都是你记得的。我要发现并处理的大部分都在你的内隐记忆层面,你只要告诉我你现在的困扰和期待就可以了。可是既然你不太信任我,不愿意说,那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了,咱们要不现在就结束心理干预吧”。

 

小琪非常好奇,这才细细地问了刘承洛很多问题,刘承洛的深度潜意识下记忆重组怎么做啊,会问什么问题啊,又说起自己以前接受过的种种心理咨询。看她来了兴致,刘承洛也趁热打铁,深入地解释了记忆重组治疗模式,并严肃指正了她先前的冷漠态度,告诉她如果不配合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我们甚至会拒绝进一步心理干预。

 

小琪的神情明显有了变化,态度也好了许多。最后,刘承洛再问:“现在,你对我的治疗,有几分信心了?”小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10分!”抬头一看钟,本来一般只需两个小时的潜意识面谈,这次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不过,小琪从一开始的麻木、抗拒,变得对治疗充满期待和信心,刘承洛都觉得非常值得。

 

根据刘承洛制定的心理干预方案,刘承洛认为首先要解决小琪的起床问题。对于正常人来说,早上从床上爬起来不过几分钟的事儿,就算赖床,也不过十来二十分钟。但小琪每天起床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小琪用“挣扎”来形容起床过程:从躺着到坐着,然后转过身来,把脚放下来穿鞋,站起来……每一个步骤对她来说都是折磨,非常困难。这严重影响到生活。

 

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发现了背后的多个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比如,小琪初三时,有一次她起晚迟到了,老师便罚她在教室外站着。小琪感到非常羞愧,认为全班同学都在嘲笑她,她觉得听到同学说:“全班第一名的乖学生居然也会迟到。”这个声音是否真的听到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琪自己是这么想的。她非常在意,非常沮丧,认为自己连早起都做不到,这是十分低级的错误,对自己极度不认可。她不断给自己施压,最后起床反而成了难题。

 

还有,小琪上小学三年级时,学习成绩特别好,尤其是数学。有一次,数学老师让大家回去做卷子,第二天上交。然而小琪忘记带了,但她学习成绩好,老师没有批评,只是轻声叮嘱她下次记得。很长一段时间,她干脆不写数学作业了,就说没带,心存侥幸。但老师也不是好忽悠的,很快他识穿了小琪的谎言,大发雷霆,不仅让她罚站,还打电话告诉了小琪的父亲。

 

小琪父亲那时在外工作,得知后连夜赶回家,但到家时小琪已经睡着下了。第二天刚起床,父亲又上班去了。小琪看到父亲给她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太让令我失望了!”

 

父亲没有责骂、没有训斥,但这张纸条让小琪特别难过、特别害怕。她的成绩是班里第一,父亲总说自己是他的骄傲,但现在她却让父亲如此失望,她很受打击。后来,父亲特意就这件事跟她谈了很久,父亲告诉小琪必须要抓紧时间学习,因为她和别人不一样,她是非常优秀的,“爸爸说,我就是能做得比别人好,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其实父亲是想激励她,但这种“扣高帽子”的方式并不好,这就像把孩子放进了高压锅,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父亲跟她说这些的时候,小琪很自卑,觉得她自己是个骗子,根本不是优秀的人。但父亲的

看着窗外的夜色,我翻阅着之前的干预记录,有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在学校的时候遭遇到教师的嘲讽和同学的孤立导致了潜意识中的病理性记忆,但是也有在家庭关系中被家长过高的期待和早恋问题的困扰造成了病理性记忆,小琪就是这样的孩子。

 

小琪的父母通过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预约面诊,来到了北京。在和小琪沟通后,我发现她的病理性记忆和父母过高的期待有关,这也是造成她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的原因之一,需要对进行学习场景重建(SRS)后,才能提高她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

 

 

期许又那么高,这太沉重了。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种沉重的心情总是特别明显。在处理完相关的创伤后,小琪起床困难的问题立刻得以缓解。

 

起床难题解决了,小琪对我们的治疗信心飙升。她希望马上处理学习障碍的问题,能早日回校学习。小琪当时已经休学一年了,她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最多5分钟,我感觉脑袋要爆炸了,很累很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学习障碍的背后也是病理性记忆事件,尤其是与学习相关的。果不其然,在深度潜意识下刘承洛找到了不少病理性记忆事件。在小琪5岁的时候,父母经常要加班,她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有时忍不住偷偷看电视,因此没完成幼儿园作业。父亲回家就会指责她,“爸爸妈妈上班这么辛苦,你还不写作业!”还会拿拖鞋打她。父母的打骂本意是督促女儿好好学习,但方法不恰当,让小琪感到恐惧、自责,“我真不是个东西,让爸爸妈妈生气”。所以,小琪自己心里明白,她小学、初中成绩好,并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被父母逼出来的,尤其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她对学习自然并没有好感。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爱看书是好事,实际上,一些不健康的、或者不符合孩子年龄的书籍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形成心理创伤和扭曲认知。小琪因为经常一人在家,她开始看课外书。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大部分的周末和寒暑假都是她一个人在家,靠看书来打发时间,“其实我不是真心爱看书,纯粹是太无聊,没事干”。但她的父亲很惊喜,以为女儿喜欢看书,所以每次带她出去都是带到书店,给她买各种各样的科普书籍、中外名著、心理学、哲学书等等。所以她从小看的书非常杂乱。尤其是哲学类书籍,我们接诊过的来访者中有好多青少年因过早阅读哲学,思想更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过早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又因为遭受过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内心灰暗,最后得出结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情绪更加低沉消极。

 

总之,小琪从小除了学习、看书和去书店以外,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她内心对学习感到非常厌倦和排斥。

 

初二时,小琪暗恋同桌男生,小琪忍不住向他表白,却被拒绝了。更让小琪不解的是,这男孩不喜欢她也就罢了,反而喜欢一些看起来坏坏的、成绩不好的女生。小琪非常困惑:“从小,我爸爸就告诉我,学习成绩好的人就是优秀的,会得到大家喜欢。那我这么优秀,为什么他不喜欢我呢?反而喜欢那些不优秀的女生呢?”她单纯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挑战。在伤心和矛盾之下,她内心的想法发生改变:学习好有什么用啊,反而不遭人喜欢!她对看书、学习的排斥就更深了。

 

刘承洛在深度潜意识下先记忆重组,再对这个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告诉小琪,学习、读书确实能让自己变得优秀,但这主要是为了自我实现,而不是只为了换取别人的喜欢。而每个人的择偶观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而自我否定。同时,一个人要变得真正的优秀,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提升综合能力。处理完这些病理性记忆后,小琪对学习的感觉判若两人,看书能看进去了,也能静下来心来学习了。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