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反复发作背后的秘密是什么?父母知道了吗?

20220516200741 - 女孩反复发作背后的秘密是什么?父母知道了吗?

看着窗外的天空,回想起在英国读书的小华,心中一阵感慨,小华在学校里被老师责骂,引发了潜意识里的病理性记忆,小华妈妈也存在精神障碍,对于小华的内心感受无法理解,导致精神崩溃休学,小华妈妈对女儿的心理障碍感到无能为力。在了解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后,在刘承洛记忆重组官网和中心取得了联系,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

 

在对小华的潜意识病理性记忆进行扫描后,发现她的病理性记忆有很多是和妈妈和外婆相关的,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对小华的病理性记忆进行记忆重组,而且还需要对小华的妈妈和外婆进行家庭关系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小华在和睦的家庭关系中保持记忆重组的效果。

 

双相障碍的女孩小华。她心里非常感激,还希望刘承洛能帮助其母亲摆脱痛苦。小华在完成中心的干预后,病情恢复得不错,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其回家后病情却出现了变化。

 

初次与小华见面的时候,当时,小华坐得笔直,但躯体僵硬,眼睛也没有神采,表情呆滞。小华出现的症状较多,主要为社交障碍、学习障碍、莫名烦躁、胸闷、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待在相对独立的空间,病情恶劣的时候还曾有过精神病性症状,出现过幻听。小华去过多家权威的医院检查过,先后被诊断为抑郁、社交恐惧、双相情感障碍,甚至精神障碍。服用过药,也在当地做过心理咨询,但病情仍然没有改善。在了解到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后,在官网和中心取得了联系,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经过详细面诊后便进入了心理干预阶段,随着干预的进行,刘承洛发现小华的病情与她的原生家庭及校园经历有关。

 

小华妈妈的婚姻并不美满,在她怀小华的时候,夫妻二人便感情破裂,离婚了。让小华妈妈情绪崩溃,出现了精神心理障碍,被当时就诊的精神专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常年的药物干预,小华的妈妈情绪仍然有波动,但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社会功能。她带小华来刘承洛这里时,还一直在服用药物维持干预。

 

母亲情绪变化和打骂令小华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妈妈和外婆还曾给她造成不少病理性记忆。小华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外婆便直接拿文具砸了她的头。另一方面,小华外婆和妈妈都是信奉佛教,但信奉的方式也比较强势,这让小华一直非常胆怯、谨慎,总不断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进行反思,一旦发现有不好念头就责备自己。以上这些经历是小华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除外还有来自校园的经历给她造成的病理性记忆。

 

小华思想也比同龄人成熟,因此在学校与同学总是格格不入,还经常遭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和欺凌。上初中后,小华终于交到了一名朋友。她非常高兴,处处讨好对方,想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可。可是没过多久,她发现这位好友并不是真心对她,经常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另外,小华因为没有答对问题,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把她的书包扔在地板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责骂她,这件事给小华造成了很大的病理性记忆。小华的情绪濒临崩溃,出现了重度抑郁症状,学习状态急速下滑。她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埋头痛哭,或者眼神呆滞。但老师和同学却没有关心她,甚至说她是装出来的。小华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彻底无法上学了,只好休学在家。

 

扫描到这些心理病理性记忆事件后,刘承洛利用深度潜意识记忆重组(MRP)将其一一重组。干预后期,小华的变化特别大,眼神里开始有了光芒,面庞红润,马尾辫高高绑起,精神利落,脸上总挂着的笑容,与干预前判若两人。看到小华病情好转,我倍感欣慰,干预结束时,小华也对刘承洛表达了感激之情,临走的时候还精心挑选了一束鲜花送给刘承洛。小华病情很稳定,还考上了一所中专技校。在技校学习的时候,小华感觉身边的同学没有上进心,老师的责任感低,融不入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便申请到英国留学,她妈妈也同意了。随后,小华妈妈便联系上了刘承洛,说小华情况很好,想要停药,刘承洛也同意小华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可缓慢逐步撤药了。但小华可能过于心急,就突然把药一下子全停掉了,导致出现了失眠、头痛、焦虑烦躁等停药的身体反应。不过,她知道这是停药反应,并自己努力地调整身体状态;一个月后,停药反应逐渐消失,情绪恢复平稳。

 

小华妈妈突然非常焦虑地联系刘承洛,称小华出现了较大的病情波动,她希望刘承洛实施紧急心理干预。在与小华和妈妈深入沟通以后,刘承洛发现了病情反复主要的原因,在减药过程中,小华情绪波动,作息时间也有些颠倒。妈妈不理解,多次对小华责骂。在停药反应消失后,其妈妈还多次与小华发生冲突,屡屡形成创伤。不断累积下,小华便再次出现了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广大来访者、家长绝不能效仿。每个来访者的个体反应不同,停药反应轻重不同,骤然停药的风险很大;如果停药反应严重,可令病情迅速恶化,到头来可能要吃更多的药,干预更困难。刘承洛认为小华的妈妈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也符合刘承洛提出的新判断——病理性记忆潜意识失调(PTMD)。换言之,小华的妈妈本身就是个精神心理障碍来访者,在生活中难免经常会出现明显地情绪波动,对小华责骂,不断地对小华造成创伤。

 

而小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忍让,会与妈妈发生对抗甚至互相指责,妈妈无法接受小华对她这种态度,认为小华总是指责不孝顺,导致冲突更加剧烈。刘承洛理解小华,实际上,她在接受刘承洛的干预后,已经懂得不能像以前一样面对压力一味地压抑自己。但是,因为妈妈的精神心理障碍未康复,母女俩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理性沟通模式。所以,当小华产生负性情绪后,就不会像之前憋在心里,而是会发泄出来了,多次与母亲及外婆发生争吵。

 

刘承洛觉得需要对小华紧急心理干预,小华来了之后,与她初次就诊时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很快,刘承洛在深度潜意识下对小华新形成的病理性记忆进行了重组,小华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与妈妈的关系迅速恢复。与此同时,刘承洛对于妈妈和外婆进行了心理指导。我非常严肃地指出,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和责骂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创伤,必须改变这种状态!因为,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她康复的家庭环境并给予积极引导,这样,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孩子抗压力的性格才会更牢固,更令人开心的是,小华恢复地很好,并且已经成功拿到了英国学校的入学通知书!正在做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由衷为小华感到开心!

 

目前,小华已经干预结束一年多了,几经波折后,目前康复十分良好。她的干预经历带给刘承洛不少新的启发。刘承洛接诊的来访者当中,也有不少来访者父母与小华的妈妈一样,其本身也是精神心理障碍的。如果这样的父母不积极地改变和提升,即使孩子暂时病情缓解,后续也可能会继续受到父母造成的创伤,病情波动,甚至复发。

 

来访者接受了深度潜意识下的病理性记忆重组干预后,是需要时间进行沉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来访者感知力的提升,病情会康复得越来越好。在这个沉淀的期间,如果周围环境是良性的,来访者便容易形成新的、积极的记忆并巩固下来,干预效果会更好。反之,如果周围环境是不良的,来访者便会形成不良的记忆巩固下来,干预结果将受到影响。

 

小华在英国求学的过程中,她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刘承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刘承洛让小华保持与刘承洛的联系,必要时可求助,刘承洛在她康复过程中,可以成为她强而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在她遇到难题时,刘承洛希望能及时为她指点迷津,帮助她度过每一个坎,这对她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刘承洛相信,到那时小华会更加理解包容妈妈、外婆,可以回到家庭与妈妈和外婆友好相处了

京ICP备20210250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