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来访者经常会和刘承洛谈及在学校的经历,在经历过同学的欺负和孤立之后,学习的信念和动力比之前减少了很多,学校的班主任对学业的看重又会带给来访者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之前在潜意识中的病理性记忆就开始浮现,让让她的情绪难以控制,发展出来类似双相障碍的行为表现。
抗精神类和情绪稳定剂的服用会给来访者带来短暂的情绪平复,但同时会使来访者出现嗜睡的问题,会让她的生物钟出现紊乱,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去进行学习,造成了学业上的困难,让来访者的情绪更加烦躁,以至于出现抗拒去学校的想法,这样恶性循环直到休学。通过记忆重组病理性记忆后,来访者才能长期得保持平静的情绪,同时服用也慢慢的减少直至停用。
大部分抑郁、双相障碍的来访者都伴有学业障碍:专注力分散,睡眠时间过长甚至对学业和学校有强烈的抗拒情绪,甚至于长期休学。
可是,这个普遍的现象和障碍并未引起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的重视。他们更关注情绪、行为症状有否改善,对伴随的学业障碍缺乏深入了解。
在得知来访者的学业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大多抱着精神障碍好了再谈学业也不迟的观点;又或者将学业障碍视为双相障碍的共病,单独地看待这两个问题,缺乏整体心理干预思维。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部分来访者对学业非常重视,对自己学业障碍很焦虑,是外显的心理压力刺激源,如果不高效解决,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的持续,形成恶性循环,甚至越来越严重。
学生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校教育仍是帮助他们顺利成长的主要方面,如果能高效心理干预让她们回归学校复学,对她们的人生的未来有很大帮助。
学业障碍是来访者相伴随的一部分障碍,需要考虑对精神障碍的干预影响,纳入科学心理干预方案的流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科学心理干预。
一般来说,学业障碍是儿童在语言和文字阅读方面的能力障碍,而与其智商发展没有关系。学业障碍的说法由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但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关于学业障碍的原因,精神科医生认为学业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状态。目前基于这些认识形成的医学治疗,疗效低下。而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学业障碍是学生对于学业情境的病理性记忆,根源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和情绪病理性记忆所致。有的来访者在家、或校外补课时表现都很正常,但只要家长提到上学、学校就情绪烦躁、表现出强烈地抗拒。
在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的心理干预经验中,刘承洛记忆重组中心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同时伴有学业障碍的来访者,主要分成,
先出现了学业障碍症状,随后引发了明显的心理障碍。
青少年来访者中经常出现学业障碍的情况。青少年来访者有课堂上专注力分散,考试前出现焦虑、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学校里往往被忽视,或只是被简单归结为学业能力有高低之分,只有极少的心理干预专家才会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心理障碍。
学业障碍程度较低的学生,未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部分学生的学业目标较低,也没有形成对其的重大刺激源,学业障碍并未形成明显的心理障碍。为什么有的青少年来访者出现学业障碍后,逐步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呢?
青少年来访者可能从小抗压能力较弱,遇到如转学,升学的学业环境改变、学业竞争突然变得激烈时,出现的挫折会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引发自我评价明显降低,这样的挫败感会给她造成多重性病理性记忆,于是她就会逐渐出现心理障碍的表现。同时她们往往都是对自身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完美,她们总会拿自身的能力与更优秀的同学比较,不断自我施压。
那为什么孩子抗压能力弱,自我要求过高?通常与青少年来访者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关。家长会过分重视成绩,对孩子成绩的优秀没有及时的肯定或者是过度地一味地夸奖,逐渐导致孩子形成错误扭曲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情绪和行为。
然后则是先出现心理障碍,之后导致学业障碍。最先出现的心理障碍多与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有关。学校方面,青少年来访者可能经历过老师的打骂、同学的嘲笑或欺凌,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厌恶的心理。家庭方面,家长在教育方式上采用的粗暴辱骂方式,或家长在家中争吵不断,也会给青少年来访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青少年来访者的情绪烦躁、易怒,自然就会对学业的积极性和效果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临床上更加常见,也更加易于理解。往往等到青少年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出现明显障碍后,家长才有意识带其就医;而且就医时的主要诉求是情绪和行为问题。因此,精神科医生的着眼点也往往落在了情绪和精神症状表现上,从而得出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等诊断,而忽视了在学校里出现学业障碍这一重要的影响。
精神科医生治疗会通过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及镇静安眠药等药物协同作用,青少年来访者可明显感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上课嗜睡,会影响在学校的学业状态。在精神科医生看来,这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让青少年来访者的家长接受先解决心理障碍,之后再考虑学业的选择问题。
青少年来访者很重视学业,学业障碍已经成为重要的刺激源,那就不得不重视学业因素了。否则,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反而恶化,依从性下降,导致心理障碍反复发作。刘承洛曾干预过一名青少年来访者,学业成绩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后,明显引起上课嗜睡、记忆力下降、学业效率下降。很快,他坚决拒绝服药,声称要找那个开药的精神科医生实施报复,并怨恨父母带他就医,后来刘承洛通过对他的心理干预,他放弃了报复医生的想法。
同时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学业障碍类型——病理性学业成瘾。她因心理障碍休学在家,但她不愿意放弃学业,而且学习的热情很高,直达深夜也难以休息下来,休息后烦躁不安,反而影响了睡眠。深入沟通后发现,专注学业是唯一能让她忘记痛苦的方式,在学业时她非常忘刘承洛,负性情绪得到隔离。可见,学业成瘾也是表象,背后仍然是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刘承洛通过在深度潜意识下为她重组了病理性记忆,她恢复了正常的学业状态,目前已成功考上大学。
双相障碍并同时伴有学业障碍的青少年来访者的情况较严重,在之前在学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经历中都有较多的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前期的认知治疗是需要的,这里指的不是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CBT),而是通过把刘承洛对双相障碍和学业障碍的理解,并从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创伤的角度和来访者进行讲解,详细说明记忆重组技术和原理,让来访者明白自身问题的原因、发展、康复的过程,并逐步建立可治愈的信心,激发配合治疗积极性。
和来访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后,便可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的记忆重组技术(MRP)重组病理性记忆,经过记忆重组后,大部分来访者的情绪都会趋于平静,障碍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有的来访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记忆重组后的思绪沉淀,负向认知的转变就会逐渐发生。情绪趋于稳定、恢复理性认知之后,她们的学业状态自然就很快恢复成高效的状态。
临床干预中曾有一名青少年来访者,曾被传统精神科诊断为双相障碍,服用碳酸锂等药物但效果不理想,难以集中注意力,休学3个月。心理干预的时候,刘承洛发现她在学校、家庭方面存在多重性病理性记忆,在其心理病理性记忆被逐一记忆重组,心理干预仅仅进行了20多个小时后,来访者就表示不需要再强化学业状态,就已经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业了。
而且,记忆重组的效果显现后,刘承洛一般会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地减药。这对于药物副作用较大的来访者而言,她们将能明显感觉到记忆力开始恢复,学业效率有所提高。
而对于进行过记忆重组,但家长和青少年来访者本人仍认为学业状态不够理想的情况,刘承洛可利用深度潜意识下的场景重建技术(SRS)帮助来访者建立高效学业的状态,对一系列学业场景建立积极的、愉悦的情绪反应。这对来访者快速追上学业进度、提升学业成绩很有帮助。
家长对青少年来访者的学业问题应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分强调成绩,更不应在来访者出现抗拒学业时,仍反复提及学业相关问题刺激孩子,甚至强硬地逼迫其学业。往往等到青少年来访者出现严重心身障碍时,才意识到青少年来访者的心身健康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