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父母为何却难养出“优秀”儿子?(下)

2 2 1024x594 - 优秀的父母为何却难养出“优秀”儿子?(下)

经过了前阶段的十几个小时的治疗后,阿宇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增加了很多。于是,我便试着问阿宇,初三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难以启齿”的事?阿宇当时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内心的挣扎溢于言表。但是,如果不了解问题的根源,阿宇的问题便难以很好地解决。最后,在我的一再劝说引导下,阿宇终于把他那“不能说的秘密”告诉了我。

原来阿宇在读初三时,有一天上物理时,阿宇在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时觉得内急,而且还是“大的”,急得他浑身都在那里哆嗦。但由于阿宇觉得物理老师很凶,他很害怕,于是便不敢举手说上厕所,心想还是忍到下课再去。

谁知,到了下课的时候,阿宇一放松,就听到“哗”的一声,最后的防线就这样失守了。老师是走了,但那个味道就立刻在课室里传开了,同学们闻到以后,都捂着鼻子。起初大家不知道是谁,最后渐渐地发现了异味是从他那里传出的……“当时我那尴尬的感觉啊,别提有多难受了,恨不得马上找个洞钻进去”,阿宇说,自己一溜烟地冲去了厕所,打开水龙头反复洗了很多次,但还是没法洗掉那股味道。

阿宇再走进教室时,同学一看到他都捂着鼻子,对他指指点点。羞愧难当的阿宇,根本无心听课,但由于当时是上午,阿宇中午还得在学校“搭食”,于是只能等到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而对于阿宇而言,那大半天,感觉像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放学后,阿宇一路狂奔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大概和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完后,就让他赶紧把衣服换出来洗了。由于父母平时都非常的忙,阿宇和他们的交流时间很少,因此当时并没和父母细说心中的感受。后来,当我和阿宇母亲说起,阿宇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初三时发生过的一件事引起的,而这事阿宇曾告诉过她时,阿宇的母亲努力回忆了很久,却怎样也回想不起这样一件她当时并没太在意的“小事”。

难以排解的羞耻感,让阿宇心里对上学产生了抵触。但时,阿宇知道,父母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不上学肯定是不行的。“我曾经也有努力地去挽回自己的面子,但后来都失败了”,阿宇说,自此以后,他便一改往日的开朗,变得越来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且上课也经常会开小差,最后学习成绩也慢慢地下降了。

知道了阿宇的这些经历以后,我就给阿宇做了潜意识治疗。通过潜意识把阿宇带入到当时的一些情境中,做了情绪的重组,但我还是有一些不放心,就再给阿宇做了一次强化的潜意识治疗。其后,再提起那件事时,阿宇没有再觉得难为情,反而能够哈哈一笑了之。接着,我还帮阿宇处理了社交恐惧的问题,再让他去餐馆试了一下效果,他回来以后兴奋地跟我说,他已经能和其他人正常交流了,这样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心结一解,阿宇觉得自己的网瘾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当时他是由于恋物成瘾和社交恐惧等问题导致与外界缺少沟通,才会用玩游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的。后来,在谈到今后的发展目标时,阿宇说自己喜欢日语,想去日本留学,如果法国呆不下去就去日本留学,这样一来,阿宇有了目标,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看不到希望了。

最后大约还剩两次干预的时候,我好奇地问了一下阿宇,当初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我把问题给他分析得比较透彻,治疗方案也说得比较清楚了,他为什么没有留下来做治疗呢?阿宇不好意思地扭捏了一小会,最后终于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了我。

“第一次见您时,您说30个小时就可以把我的五个问题治好,还说什么好事变坏事,我就觉得您是在忽悠我”,阿宇说,他当时觉得自己的问题那么多,怎么可能只花30个小时就治好。“那你后来为啥又来找我做治疗呢”,我追问道。

“因为我后来去看了其他的心理医生后,对比发现您对我的问题分析得还是比较专业透彻的”,阿宇说,当时他自己对心理学是一知半解,其实是根本不懂,到了现在,他终于知道了我真的没有忽悠他,“因为很多人都不太懂心理学,所以以后您在对患者说治疗方案时,能不能委婉一些,留一些余地,这样会更好的建立信任。”我听完以后,哈哈一笑,欣然接受了阿宇的建议。

最后,我还给阿宇的爸爸做了一次家庭干预,主要探讨的是阿宇以后的目标问题,也稍微的处理了一下关于学习障碍的问题,然后治疗就结束了。在阿宇回家以后,我也联系过他,他爸爸说阿宇在家又用女性的内衣进行过一次,被他发现了。后来我就用电话给阿宇干预了一下,阿宇说自己已没有以前那样强烈的欲望了,只是存在一些侥幸心理,想试一下。后来,阿宇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中外合资的民办大学,并在上学期间谈了个女朋友。

从表面上看来,阿宇的问题很多,但其实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在初中发生的那一次偶然事件。而事实上,和现在常来咨询的很多父母一样,阿宇的父母都是很优秀的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更加的优秀,因此从小便会从严要求孩子,但往往却会因为缺少情感交流,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的恶化。

阿宇就告诉过我,他读书时晚上回家经常见不到父母,往往是他休息了父母才回到家,而早上起床上学时,父母往往没有起床,他不愿意打扰他们,因为他知道父母很辛苦。时间久了,见到父母都不知道说啥了。隔阂,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不管父母多忙,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处理好问题的根节,更要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去。在这里,也希望看到这个案例的父母能够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因为,预防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京ICP备2021025007号-1